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胡來貢
相關(guān)人物:
共 1 位
。
共 4 首
成公汝信墓碣銘
明 ·
安鼎福
四言詩
南冥曹先生倡道于東南。豪杰之士多出其門。公其一也。公諱汝信。字公實。姓成氏。其先昌寧人。遠(yuǎn)祖松國,漢弼。仕高麗。位宰相。赫世贊紱。八世至長興庫副使祐。始居晉州。于公為高祖。校理諱安重。贈戶參諱日休。參奉贈右尹諱斗年。其三世也。俱以文學(xué)孝行稱。妣草溪卞氏。忠順衛(wèi)元宗女。以嘉靖丙午。生公于州之代如村。生而岐嶷。儀容秀整。參判公曰。此兒必大吾門。稍長力學(xué)。十四。通經(jīng)書外傳。程文各體。無不能。人稱神童。受業(yè)于南冥,龜巖二先生之門。二先生皆器重之。得聞敬義孝悌忠信之說。終身佩服。自治教人。必以此為本。嘗做業(yè)于斷俗寺。有僧休靜者撰三家龜鑒。以儒家置之末而刊行。又造佛像。稱四天王。形甚怪偉。公忿其書之不倫。命僧徒焚其板。毀佛像。南冥先生聞之曰。后生輩務(wù)為調(diào)適。未見其進就。夫子之取狂簡者此也。時公年二十三。是歲。丁外艱。哀毀過禮。廬墓三年。唯食麰屑粥。號哭不絕聲。服才闋。又丁內(nèi)艱。執(zhí)制一如前喪。鄉(xiāng)里感嘆。右尹公臨歿。語以不廢舉業(yè)。公克遵先志。至老不懈。前后發(fā)解二十四。己酉。始中生進兩試。因見世道昏亂。遂決長往之計。所居有江山之勝。嘗筑浮查亭。自號浮查野老。與同志為雞黍約。輪訪觴詠。或蠟屐登山。或扁舟泛江。以為樂焉。龍蛇亂后。風(fēng)俗偷薄。士不知學(xué)。公慨然。就所居里琴山。仿呂氏鄉(xiāng)約,退溪洞約而行之。立養(yǎng)蒙,志學(xué)二齋。聚鄉(xiāng)子弟教之。又復(fù)南冥所定婚喪之禮。于是而文風(fēng)丕振。禮教興行。公絕意外慕。優(yōu)游養(yǎng)閒四十馀年。以壽朝廷授通政資。崇禎壬申十一月朔。卒。壽八十七。易簀前日。有微感。翌朝。梳洗謁廟如平日。退坐正寢。集子孫各有教。命正席就寢而逝。人皆異之。明年正月。葬于紺巖山午向。
從治
命也。公風(fēng)儀秀偉。宇量深弘。平生無疾言遽色。門庭之內(nèi)。怒罵不行。而閫政自肅。篤于人倫。事父母殫其孝。事伯仲盡其敬。尤謹(jǐn)祭祀。七戒三齋。一遵禮則。滌器具饌。躬自為之。嘗戒諸子曰。祭以誠潔為主。不在豐薄。茍不誠潔。神必不享。日必冠帶。謁家廟。退書室。拱手危坐。終日看書。寂若無人。公之詩文。豪健有理致。筆法遒勁。尤邃于性理之義。而務(wù)自韜晦。未嘗夸衒于人。其所交游。盡一時之名勝。而金蘭之契。終始不渝。見其有非理遭患者。痛若在己。金義將德齡之被誣。崔守愚永慶之冤死。鄭桐溪蘊之得罪。皆抗章伸理?;虻没虿坏谩6溆掠跒榱x如此。接人之際。圭角不露。而嚴(yán)于賢邪之分。仁弘之孫棱及李偉卿。邀公諸子同游。公曰。士不可與權(quán)門子弟游。且觀棱也。貌恭而心狠。非吉人也。諸子不敢往。后聞兇謀定于是日云。人服其明見。仁弘即公同門也。晉,陜地近而不為其所染污。則其清操氣節(jié)。益可見也。素有經(jīng)濟之志。嘗以稷契自比。觀古人明良相遇。必掩卷感嘆。雖處畎畝而傷時憂國之念。未嘗已也。公之高才邃學(xué)。出可以有為。而中值廢君亂政。及其日月重明而公又老矣。遂使幼學(xué)壯行之志。竟無所成。而殉身入地。豈不惜哉。公有遺集三卷。又撰晉陽志。后士林追慕。享子臨川祠。配密陽樸氏。萬戶士信女。先公六年卒。葬州東松谷。生五男二女。長■。進士。有子瀚永,澥永,洛永,濟永。次鏞。有子洙永,泗永,汶永。次鐄。有子淐永,灝永。次錞。有子源永,治永。進士。次鎤。有子沂永,沄永,滿永。婿李玧,崔渫。同知公耳孫東益,師濂。馳書屬鼎福請狀。又請碣文。鼎福既撰其狀。故不敢辭而謹(jǐn)序如右。銘曰。
于乎先生,圣世逸民。
早得賢師,耽樂道真。
學(xué)本乎心,敬義夾進。
行著于身,孝悌忠信。
化行鄉(xiāng)里,教洽青衿。
長材偉器,跡屈山林。
時耶命耶,民無祿耶。
刻銘詔后,紺岳之麓。
按:時上之九年乙巳六月朔。后學(xué)前任世子翊衛(wèi)司左翊贊漢山安鼎福撰。
秋夜宴
胡從治
幕中賞八仙花
明 ·
滕季達(dá)
七言律詩
柏府裁詩樽俎旁,朔風(fēng)初入薜荔裳。
秋空萬戶砧聲起,宵雨三更燭影涼。
奕壘更余安石度,窮途不減步兵狂。
高齋況有琴書興,相對仙葩樂未央。
敦寧府正鄭公墓志銘
明 ·
李珥
四言詩
珥謝事荒野。疏于藻翰。不能作人墓道文字。有請輒辭。門黨有沈君禮謙。求厥外舅鄭侯潚志銘。珥辭以不文。且昧平生。珥友成君渾曰。鄭侯。長者。與朋友信。白首不渝。少也與渾叔父為深交。叔父妻孀居病篤。渾觀其門。日必躬問。劑藥餌不絕者。惟鄭侯也。此事不可失傳。沈君曰。此一事也。禮謙揚其隱德。豈敢阿所私。外舅生固有異質(zhì)。姿容俊偉。器宇敦厚。事親甚孝。未冠喪恃。哀毀盡禮??颊晒韹胭病T缫故趟?。起居必隨。以此廢科業(yè)。己卯禍作。正郎公謫玄風(fēng)。外舅奉養(yǎng)備至。頓無羈寓之苦。暨辛巳喪孝。奉旅櫬還先壟。遑遑顛沛之際。喪禮一遵朱文公家禮。服闋閒居。無干祿意。以王母命應(yīng)舉。戊子。中選補上庠。辛卯。廷議表用賢者之后。因此階宦路。非初心也。追遠(yuǎn)以誠。如得美味。必手藏膳閣。以待薦享。國法禁宰牛。俗習(xí)未革。外舅未嘗以牛肉充庶羞曰。不可以非法奉先。祀必躬行不攝。既耋尚然。出入必告祠堂。雖當(dāng)倉卒。不少廢。其宰安山也。鄉(xiāng)人有效之者。其妻怪問其由。答曰。吾化于土主也。少年之交。多知名士。聽松成先生及其弟叔玉及李涵,元愷輩。皆同志也。猿亭崔壽峸。一世奇男子也。一見定為莫逆友。相礪以刻苦。攜手徒步數(shù)百里。同棲山室讀書。成叔玉常曰。鄭某氣象。夷險可一節(jié)也。其見許如此。性喜儉素。屏去靡麗。慈子而能誨。泛愛而親親。事叔母如親娘。愛從兄弟如同胞。妹死子孤。收養(yǎng)無異己出。宗族雖疏遠(yuǎn)。無不得其歡心。與人樂易。若無崖岸。而其中有守。倅于光州也。徵斂務(wù)薄。甚有惠政。適有乘時暴貴者為牧。示侮色。議多矛盾。不失恭虔。而謝病休官。成聽松稱其善處。外舅行跡。大略如斯。珥于沈君言。得見鄭侯面。因次其世系官職曰。侯字某。延日縣人。遠(yuǎn)祖諱均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平章事。厥后。代襲貂蟬。曾祖諱。嘉善大夫。全州府尹。祖諱溱。南部參奉??贾M完(一作浣)。選賢良。賜特科。官至吏曹正郎。妣河?xùn)|鄭氏。崇政大夫。行戶曹判書。河南君諱崇祖之女也。以弘治四年辛亥生侯。正郎公以才學(xué)。見于士林。與靜庵道義之契甚深。侯克承嚴(yán)訓(xùn)。稱法家之子。自嘉靖辛卯通籍。歷官北部參奉,廣興倉副奉事,義禁府都事,司醞署直長,軍器寺主簿,司憲府監(jiān)察。出監(jiān)衿川縣。通判光州。守安山,博川二郡。入拜軍資監(jiān)判官。四轉(zhuǎn)而升敦寧府副正。隆慶丁卯。以歲兇省官見散。廟堂有相識者。議擢賢士之胤。以為士類勸。升拜敦寧府正。萬歷癸酉。侯年八十三。以恩例優(yōu)老。授通政階。親舊咸慶。其夏感疾。八月。病革。子弟進湯藥。即揮之曰。吾享此壽。猶服藥求生。不亦茍乎。遂怡然而逝。越三旬壬寅。葬于高陽某山先塋之后。
從治
命也。配淑人李氏。先侯十二年歿。其葬異壙而同域。侯先娶鄭氏。再娶盧氏。皆無子。淑人是第三室。乃益安大君之后。玉溪副正之孫。別提李孟元之女也。克秉婦道。合美毓慶。生五男一女。男長曰仁源。娶同知中樞府事尹倓之女。生二男一女。曰潔。曰浤。女幼。次曰義源。娶宗室荒壤正之女。生二男。曰淇。曰濆。次曰忠源。娶縣令柳均之女。生三男一女。曰速。曰汲。一幼。女適士人李大年。次曰孝源。娶忠美衛(wèi)盧子巃之女。生一女。幼。次曰大源。娶同知中樞府事李世麟之女。生一男二女。皆幼。女即沈君之室。今為信川郡守。銘曰。
木老華疏,流遠(yuǎn)波淺。
夷考世族,繼繼者鮮。
彼美鄭侯,克家承考。
厥考伊何,瑚璉是抱。
堅志研學(xué),輔以同好。
乃揚王庭,矢挽世道。
運否慝作,赍志以終。
寧馨令子,詩禮夙通。
明發(fā)不寐,佩訓(xùn)周旋。
簪笏儻來,匪我求旃。
毖祀奉先,恪勤守職。
惠周同宗,信著麗澤。
爰享眉壽,子孫振振。
源深瀾盛,根厚葉蓁。
受祉未艾,貽厥后人。
黃海道觀察使裴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裴系出興海。麗之季。有諱尚志。判司仆寺事。與中書郎抗禮不屈。脫幘南馳踰嶺。隱居于安東之金溪村。種柏與竹。名其堂以見志。入本朝。不仕以終。即麗朝翊戴佐命功臣三重大匡僉議評理興海君詮之子。典理判書平壤尹榮之孫。檢校將軍景分。其鼻祖也。生四男。并貴顯。遂為安東世族。長曰權(quán)。司憲府持平。生諱孝長。孝長生諱衽。即公高祖。曾祖以純。成均進士贈左通禮。祖巘。成均生員贈左承旨??贾M天錫。忠佐衛(wèi)副司果贈兵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皆以公貴。參判娶延日鄭氏處士世豪之女。生公于嘉靖甲午。諱三益。汝友字也。幼雋穎不凡。年十一。從參判公游學(xué)京師。人見者咸稱偉器。拜退溪先生。受心經(jīng)、詩傳。得聞為學(xué)之方。戊午。中司馬。甲子。釋褐。辛未。自成均博士。例升戶曹佐郎。癸酉。丁外艱。服除。歷禮、刑曹佐郎正郎。夏。以正言召。辭疾不赴。授豐基郡守。秩滿還朝。復(fù)除襄陽府使。癸未。徵拜掌令。自是朋游益附。歷揚華要。于諫院為正言。獻(xiàn)納。司諫者各二。于憲府再為掌令。于成均再為司藝、司成。一為直講、典籍。以公文學(xué)。宜在經(jīng)幄。遂自宗簿正。選入玉堂為副校理。乙酉冬。以司諫擢升同副承旨。至左副。明年。遞為判決事。俄長國子監(jiān)。又明年。銜命朝京。購得會典宗系條草本以進。上下書獎之曰。使予知己雪先王之累。特賜內(nèi)廄馬。俄拜右承旨。病甚辭遞。海西饑。擇方伯。朝廷以為非公莫可。遂起公為觀察使。人或勸之辭。公慨然曰。臣起草萊。榮位至此。上憂民饑。臣子敢言病乎。遂輿疾而行。至則悉棄倉實與民活。事之有利病于民者施罷。不竟日。民賴以蘇。而公瘁病日劇。戊子五月。上章辭。上幸其愈而卒惠民。不允辭。閏六月。又辭乃許。道卒青丹驛村。得年五十五。疾比卒。朝中知舊日發(fā)書問訊。比葬吊。賜賻祭使者相及。又命沿路官庀。以其年十月。卜葬于府北奈城縣虎崖之山。先參判塋后震坐兌向原。
從治
命也。公天性至孝。稚年喪母夫人。庶母待少恩。參判公將逐之。公為作詩書座隅。冀以感悟不果。逐。其居參判公之喪。哀有過而禮不逾。廬于墓側(cè)。三年一不家。治斂葬奉祭祀。一出于己。不以累弟妹。及喪畢分產(chǎn)。乃以所分田。歸庶母以耕食。友諸弟睦宗姻。好班施不立資遺。由是處約以終其世。平居以禮法自飭。功緦僚友之戚。輕重各盡其制。家廟祭式。悉革俗習(xí)。時節(jié)朔望。出告反面之禮。至老如一日。待子弟嚴(yán)而有禮。不敢以華衣美食見。常戒見朝報曰。為士者當(dāng)讀書求志。與聞朝政。非爾事也。在海西病且革。子弟勸進牛肉。以補虛羸。公厲色卻之曰。持一方之憲而敢自蹈乎。居官斬斬。人不敢干以私。為治。以敦風(fēng)勵俗為先。以束吏寬民為務(wù)。不屑屑于末節(jié)。常以修邊幅取聲譽為深恥。故未嘗察也而吏不敢欺。未嘗猛也而民不敢犯。罷羸以逸。疵蠹盡祛。在豐基。將積歲逋負(fù)文簿。悉令涂之官壁曰。非不知聚民以焚之。棄有用以取虛名。吾不為也。襄陽俗右鬼多淫祠。公悉撤以焚之。如祀典所當(dāng)祭。則必虔誠躬執(zhí)事。雖風(fēng)雨不廢。故水旱災(zāi)癘。凡有禱必應(yīng)。民蒙其惠。海西多斥鹵。始載寧守樸忠侃建請設(shè)堰屯田。人病歲筑。而又取贏以衒能。民皆稱貸而充之。怨聲載路。公之按廉即驛聞陳弊。監(jiān)獲平分。民始安焉。理荒政。纖悉有條。晝夜焦勞。病亟猶不懈。子弟勸歸公曰。何必死于妻子之手乎。吾既委質(zhì)于朝。死于職。職也。況死生有命。雖遞職??商用酢V了勒佌佄﹪隆o一言及家私。在臺省。論事慎重。不以利害動其中。宋祀連誣告賢相安瑭。誅陷主家。安氏子孫。抗憤庭訟。弱不能伸。入皆規(guī)避不斷。公即啟削冒勛而決之。輿情咸快。樂善愛人。襟次坦然。酒酣輒高歌朗詠。音調(diào)清越。為文章。以溫婉為主。雖不役志大肆。而語或驚人。筆法遒勁。尤逼古人作者。貞夫人南氏。處士藎臣之女。參議敏生六代孫也。生二男二女。長曰龍吉。擢文科。選內(nèi)翰。今為忠清都事。次曰龍弼。早死。女長適士人李惟圣。生男曰壽豐。次適李迥都事。與余同年友也。懷奇負(fù)才。不肯隨人后。年五十。尚棲遲幕佐。然人皆曰裴氏有子也。嘗聞位不滿德者后必昌。吾于是乎徵。銘曰。
裴遷永嘉,粵自麗際,飏于嶺裔。
柏竹風(fēng)高,翩然遠(yuǎn)逝,家聲世繼。
叢而未稔,篤生俊藝,克紹其系。
積之于庭,惟孝且悌,乃儀于世。
邇列攸騫,外庸或滯,罔不砥礪。
義震周行,澤流輿衛(wèi),聲華以揭。
上軫西饑,公往乃濟,蘇枯刬弊。
惟誠益篤,惟疾不憩,載勞而勚。
人曰公歸,公逾自勵,矢為國斃。
西民攀泣,曰篤遺惠,理不浹歲。
年虧位窒,半途以稅,謂天或泥。
虎崖之陽,曰協(xié)龜筮,佳城是閉。
未艾之報,惟后是逮,若符左契。
最跡貞珉,為示無替,我言匪贅。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