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最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5 首
白露傷草木,山風吹夜寒。
遙林夢親友,高興發(fā)云端(一作巖巒)。
郭外秋聲急,城邊月色殘。
瑤琴多遠思,更為客中彈。
海陽湖別浩初師(819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排律
引: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乘是氣,往往清慧而文。長沙人浩初,生既因地而清矣,故去葷洗慮,剔顛毛而壤其衣。居一都之殷,易與士會,得執(zhí)外教,盡捐苛禮。自公侯守相,必賜其清問,耳目灌注,習浮于性,而里中兒賢適與浩初比者,嬰冠帶,豢妻子,吏得以乘凌之,汨沒天慧,不得自奮,莫可望浩初之清光于侯門上座,第自吟羨而已。浩初益自多其術,尤勇于近達者而歸之,往年之臨賀,唁侍郎楊公。留歲馀,公遺以七言詩,手筆于素。前年,省柳儀曹于龍城,又為賦三篇,皆章書。今復來連山,以前所得雙南金,出于裓,亟請余賡之。按師為詩頗清,而弈棋至第三品,二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宜熏馀習以深入也。會吳郡以山水冠世,海陽又以奇甲一州。師慕道,于泉石為篤,故攜之以嬉。及言旋,復引與共載于湖上,弈于樹石間,以植沃州之因緣,宜賦詩具道其事。
近郭看(一作有)殊境,獨游常鮮歡。
逢君駐緇錫,觀貌稱林巒。
湖滿景方霽,野香春未闌。
愛泉移席近,聞石輟棋看。
風止松猶韻,花繁露未(一作晚)乾。
橋形出樹曲,巖影落池寒。
別路千嶂里(一作峰外),詩情暮云(一作兩)端。
他年買山處,似此得隳官。
⑴ 湘東架險凡四橋,山下出泉,逗巖為池,泓澄可愛者不可遍舉,故狀其境,以貽好事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辯乎九土。川岳下鎮(zhèn)于地。王者以疆理而準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極。參天地之數(shù)。體皇王之道。懸爵祿。裂郡縣。以牧兆庶。以敘偫材。是以內有宰衡宗工之職。尹正天下。緝熙庶績。外有方伯連率之任。董訓戎律??疾祜L俗。伸之而憲章大備。本之而神人協(xié)和。交暢龐鴻。耿耀休烈。故能光宅萬國。德隆三代。忠賢間出。翼戴扶衛(wèi)。騰英聲于夷夏。炳洪模于簡冊。建中四祀。盜據(jù)宮闕。德宗皇帝遵避翟之義。行巴漢之狩。時則有若太師西平王。戡大難。定大功。拯遏橫流??飶蜕琊ⅰ>\貫于日月。神用迅于風雷。陰德感于生靈。元忠書于甲令。超卓百氏。芬華一門。此公之代業(yè)也。至若貳師成功于西域。飛將名播于北平。校尉奪胡虜之氣。侍中踐戎馬之地。太尉父子以大議佐國。樂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講論于武觀。諫議朝拜于蘭臺。兗州以清約率下。白馬以功直著績。植節(jié)抱義。秉武興文。何代無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緒也。以言乎西平王。則長源峻址。從而可知也。以言乎公。則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聽。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也。幼有遠略。長而喜書。辛賢將帥之風。推歸慶忌。周勃簡重之體。多屬條侯。常加心義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敗之事。識先儒勸懼之旨。雖任子以著令。輕起家而就拜。釋褐三遷。調補秘書省著作佐郎。鴻翼將摶于九霄。驥足未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優(yōu)游以從軍。自是改殿中侍御史。領襄陽行府之職。有酈定進者。故為西平王麾下小將也。后以事獲罪。械傳靈臺。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陽。定進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及討劉辟。負羽前驅。以功入為左神策軍將軍。因以激語感動軍尉曰。西平王嘗以此軍收京師。宜選子弟。參用慰撫。察常山恣睢。不修職貢。詔發(fā)禁旅。涉河問罪。公欲因事自顯。決然請行。至止之日。公陰察潞帥盧從史首鼠兩端。輔車合眾。公獻策于護軍中尉吐突承璀。請遂擒之。承璀不之應也。以權不在已。未敢先動。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雖將不內御。而詔已中決。頃刻未就。危變在慮。公曰。事集。國家無遺鏃之費。坐復五州之地。不集。獨可斬一夫之首。以徇三軍之士。給出潞壘??x于檻車。協(xié)力同功。以時參定。特拜左驍衛(wèi)將軍兼御史中丞。破虜書勛。功高出冠于諸將。疇庸茂典。衛(wèi)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將委重任。試以牧人之術。觀其馭眾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遷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軍旅。以慈惠恤鰥孤。以易簡為吏師。以謹嚴親警衛(wèi)。守三郡。將兩軍。去如始至。言皆可復。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實之濟于國者。布在州里。播于聲詩。公之守飛狐也。屬艱難之后。開元舊制。寖以隳廢。镕冶牟利。殽雜為巧。雖死罪必報。而奸弊不禁。公創(chuàng)開五爐。日鑄炫錢五萬。作為儉式。無敢誤犯。人受其賜。于今稱之。公之據(jù)安陸也。以上蔡不庭。專部進討。公提徒步之卒。餌狼虎之口。當矢石者十七戰(zhàn)。拔營柵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鐘山全邑。其所挫敗。不可勝紀。公之牧山陽也。會鄆盜挺禍。天兵壓境。公引壽春金痍之旅。雜淮陰篙楫之師。與五諸侯。分疆夾擊。水陸兼道。直趨煦山。公獨當一面。首下四邑。奉詔最后。成功最先。傳海拒河。人心惶駭。系公勇進。殆至撲滅。自楚州三遷至太原尹河東道節(jié)度使。自中憲六加至檢校右仆射司徒。若貫珠疊玉。天與神授。不知其所以然也。公之節(jié)制夏臺也。執(zhí)專征之弓矢。驅犯塞之犬羊。堡壁作固于金湯。烽燧不驚于疆埸。三月而報政。周歲而策勛。去病轉戰(zhàn)于隴西。張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時多與能。公之分閫靈武也。兵三覆以敗戎虜。田萬畝以實倉箱。地搜遺利百千計。歲省公費二十萬。破羌之略。合充國之前規(guī)。積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備。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而枹鼓不鳴。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拈e輯寧。三年而事有常經。皆可作程。五倫之去會稽。攀車叩馬。陳皓之離益部。老泣幼啼。各極一時。不謝二子。寶歷元祀。公朝京師。敬宗皇帝引對便殿。勞問之禮。有以加等。秉圭入覲。韓侯更錫其輅車。鳴玉在朝。士會亦加于冕服。賜諸侯以鈇鉞。換大將之旌旗。改拜義成軍節(jié)度使鄭滑潁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兼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廟中受脤之重。膺闑外推轂之寄。威令先路。仁聲載途。班白孩提。踴悅相賀。畏賈父而來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將入境。坐鮮溫席。問黎人之疾苦。推征賦之輕重。相山川之頹壞。審倉廩之虛實。閱甲卒之眾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風偃草。大革訛俗。元和中歲。師旅薦興。鄰境官軍。寄食吾地。物力殫屈。比屋流離。簿書有堆委之煩。閭井有徵責之弊。逋租宿貿。系于空文。一旦之間。盡削名數(shù)。以度量權衡緡鏹可計者。大凡七十八萬。若大旱之沐膏澤。窮陰之煦陽和。感動人心。聲走區(qū)夏。朱暉之明惠貸。劉寵之去煩苛。方其事實。不啻過也。施于有政。曾未逾時。爰適樂郊。就庇德宇。視遠猶邇。相與如歸。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墾荒萊者三千頃。信臣之耕農歲辟?;鸽A之人戶月增。比其惠懷。曷足多也。先是瀕河之地。殆百萬畝。以權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饒衍。竊占經界。公視其沃瘠之上下。與其藝植之勞逸。稽夫家之數(shù)。計種食之費。度地任力。隨而受之。農其茂功。土化甘壤。一軍絕歉食之嘆。萬井興多稼之謠。王景之起廢蕪。崔瑗之變蒲藺。較其功利。無以加也。日者水旱無備。帑藏不充。兵食有菽麥之雜。軍裝乏繒纊之制。公省溢員之職。罷冗貿之徒。收散墜之羨財。減浮靡之甚費。用此惠濟。沛然有馀。行及其期。不愆于數(shù)。耿秉簡易以經務。叚頻仁愛以垂聲。參其能否。非所貴也。戎馬之地。氣尚雜習。三河之所殷會。四方之所枕帶。逋逃容隱而為藪。萑蒲積習以成風。人用輕生。吏不知禁。公糾察有制。寬猛相濟。涉道途者。若游于堂室。設門廬者。罕用于關鍵。重裝大賈。通行晝夕。岑熙之犬不驚吠。黃霸之路不拾遺??计湔g。詎可稱也。軍有親老。加之以衣服。卒有死喪。賻之以布帛。籍有虛缺。差第其功勞。職有罷免。選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習其武藝。辯背水登山之形勢。明攻城野戰(zhàn)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試劍戟之铓鈍。人百其勇。士一其誠。懷德惠而恐沒其身。負恩澤而不愛其死。郤縠之義府斯在。韓信之軍法以行。宜乎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連之率。自朔方以抵于右輔。自沛郡以至于滑臺。出入數(shù)十年。綿亙數(shù)千里。重侯奕業(yè)。龍節(jié)武符。森棨戟以連戶。擁旌軒而接壤。皆公之弟兄。更拜迭代。自兩漢以來。未有如公茂族顯赫于天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厭。受高壽。食厚祿。而時情未滿。實以西平王勛德方傳于帶礪。而公之績用克紹于堂構者也。圣皇踐位之明年。以大和紀歲號。庶政惟新。萬物更始。云龍協(xié)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國泰寧。三州耆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緇黃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飲公之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時?;蚬Z以即路?;蛄闾槎虬荨9贾I之以義。終則詰之以威。而人心逾熾。勢不可遏。監(jiān)軍使宋守義列疏其事。上方憂勤理道。屬任長帥。于是降發(fā)中之命。旌得賢之舉。披文以徵乎衛(wèi)鼎。述德以方乎晉鐘。宣暢能事。允歸行實。公抗疏牢讓。謙懼不稱。然帝心所重。終不得請。君子謂公之建一碑也。獲三善焉。邦人愛戴。形于文奏。一善也。懇辭疊至。乞寢篆紀。二善也。茂功顯跡。存乎不朽。三善也。成此異美。煥乎國風。庶元凱之勛。永垂芳于峴首。竇憲之績。不專耀于燕然。詞臣奉詔。勒銘貞石。其詞曰。
天地正氣,間生人杰。
云雷遘屯,卓立勛節(jié)。
社稷匡復,神祇感悅。
方夏乂寧,祆氛蕩滅。
德不望報,功無自伐。
拯彼生靈,遏其潰穴。
公之代業(yè)兮,耿乎前烈(其一)。(一章)

海岳粹精,炳為英靈。
代濟忠賢,國有典刑。
下績侯服,上應將星。
桓桓武功,郁郁文經。
才實兼姿,登翼泰寧。
出車受脤,疊耀帝庭。
公之似續(xù)兮,播乎德馨(其二)(二章)

剖符三郡,鈇鉞四鎮(zhèn)。
待物以誠,示人必信。
靈邱法鑄,安陸接刃。
淮陰降旗,朔方乘釁。
鳴沙剪寇,并州不陣。
惟道是從,惟義是順。
公之報政兮,秉圭入覲(其三)(三章)

郊勞有禮,宴喜有容。
披呈肝膽,協(xié)契云龍。
振耀來儀,欣戴時邕。
宏宣利澤,懋建功庸。
錫以輅車,賜之歌鐘。
麾幢迭代,帶礪分封。
公之事業(yè)兮,載援高蹤(其四)。(四章)

西自朔方,亙于右輔。
東及淮徐,達于鄭圃。
政循兄弟,軍傳子父。
陟為龍光,襲彼龜組。
并列門戟,俱開幕府。
輝煥丹青,超卓今古。
公之慶鐘兮,享此多祜(其五)。(五章)

廣武絕澗,黎陽要津。
河山氣象,京洛風塵。
勁卒利兵,暢轂文茵。
殿于是邦,牧彼疲人。
當朝受命,指日遄臻。
華巔熙熙,剪發(fā)欣欣。
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六章)

淄右不虔,王師問罪。
兵車騷動,道途繁會。
徵責征營,伏竄顛沛。
昭布惠訓,周知利害。
虛籍必除,逋租盡貸。
罔不禮畏,罔不愛戴。
公之去弊兮,同傷是賴(其七)。(七章)

商歸市井,農復田疇。
甍棟云羅,輿馬川流。
昔嘆兩岐,今也惟杯。
昔歌五褲,今也重裘。
門罕扃固,路無苛留。
俾之歡康,不復勞愁。
公之惠化兮,實在賢侯(其八)。(八章)

邈岐壘垣,增除戎器。
精練武旅,馳驅介駟。
屝履馀資,倉儲大備。
其下皆讓,與人共利。
金散廊廡,風行土地。
善則歸人,材無所棄。
公之咨訪兮,允協(xié)軍志(其九)(九章)

輝宣理行,旌別循良。
尊臨千里,表率一方。
彼邦之人,出言有章。
媚于天子,觀為國光。
豈無竹帛,豈無旂常。
愿茲篆刻,可揭康莊。
公之德政兮,垂休無疆(其十)。(十章)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837年12月) 唐 · 李商隱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還秦。
南下大散關(一作嶺),北濟渭之濱。
草木半舒坼,不類冰雪晨。
又若夏苦熱,燋卷芳津。
高田長檞櫪,下田長荊榛。
農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
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存者皆面啼,無衣可迎賓。
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右輔田疇薄,斯民??嘭殹?div class="6hxvbzz" id='poem_sentence_9_29108_comment'>
伊昔稱樂土,所賴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
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
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
健兒庇(一作疵)旁婦,衰翁舐童孫。
況自貞觀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賢牧伯,徵人司陶鈞。
降及開元中,奸邪撓經綸。
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勛。
因令猛毅輩,雜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倖臣輩,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隸厭肥豚。
皇子棄不乳,椒房抱羌渾。
重賜竭中國,強兵臨北邊。
控弦二十萬,長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來往同雕鳶。
五里一換馬,十里一開筵。
指顧動白日,煖熱回蒼旻。
公卿辱嘲叱唾棄如糞丸。
大朝會萬方,天子正臨軒。
?旂轉初旭,玉座當祥煙。
金障既特設,珠簾亦高褰。
捋須蹇不顧,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艱屨,附之升頂顛。
華侈矜遞衒,豪俊相并吞。
因失生惠養(yǎng),漸見徵求頻。
奚寇西(當作東)北來,揮霍如天翻。
是時正忘戰(zhàn),重兵多在邊。
列城繞長河,平明插旗幡。
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轓。
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
少壯盡點行疲老(一作者)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云。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
為賊掃上陽,捉人送潼關。
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誠知開辟久,遘此云雷屯。
送者問鼎大,存者要高官。
搶攘互間諜,孰辨梟與鸞。
千馬無返轡,萬車無還轅。
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南資竭吳越,西費失河源。
因令左(一作右)藏庫,摧毀惟空垣。
如人當一身,有左無右邊。
筋體半痿痹肘腋臊膻。
列圣蒙此恥,含懷不能宣。
謀臣拱手立,相戒無敢先。
萬國困杼軸,內庫無金錢。
健兒立霜雪,腹歉衣裳單。
饋餉多過時,高估銅與鉛。
山東望河北,爨煙猶相聯(lián)。
朝廷不暇給,辛苦無半年。
行人搉行資,居者稅屋椽。
中間遂作梗,狼籍用戈鋋。
臨門送節(jié)制,以錫通天班。
破者以族滅,存者尚遷延。
禮數(shù)異君父,羈糜如羌零。
直求輸赤誠,所望大體全。
巍巍政事堂,宰相厭八珍。
敢問下執(zhí)事,今誰掌其權。
瘡疽?guī)资d,不敢扶其根。
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
近年牛醫(yī)兒(一作師),城社更扳援。
盲目把大旆,處此京西藩。
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
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
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
鳳翔三百里,兵馬如黃巾。
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
鄉(xiāng)里駭供億,老少相扳牽。
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
不復議所適,但欲死山間。
爾來又三歲,甘澤不及春。
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
節(jié)使亭吏,捕之恐無因。
咫尺不相見,旱久多黃塵。
官健腰佩弓(一作刀),自言為官巡。
??种祷腻?,此輩還射人。
愧客問本末,愿客無因循。
郿塢抵陳倉,此地忌黃昏。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
昔聞舉一會士會也),群盜為之奔。
又聞理與亂,在(一作系,下同)人不在天。
我愿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頭出鮮血,滂沱污紫宸。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一云史)作尚書,廝養(yǎng)為將軍。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歷下相逢酒共傾,忽聞北去曳心旌。
螭頭謁帝同時入(比部以第九名進士改庶吉士),雞舌趨朝作隊行(予與比部同時補西曹又同司總讞)。
未必官清逾客況,怕逢人說剩才名。
五龍?zhí)渡?吟處,他日愁來數(shù)落英(予在歷下屢與諸名士會于五龍?zhí)毒幔?/span>。
附:原作馬履泰才人愛慕學人傾同望襜襜使者旌公著自能無滯事李諧何害作徐行埽除秕政聊攻愧刊盡奇書懶掛名我欲還朝誇向客國家科第與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