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畫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依山傍水總相宜,不說南朝李畫師。
貧也家遺惟此物,痛哉親去已多時。
堂空似覺煙云合,夜靜猶聞風(fēng)雨悲。
滿幅瀟然雙淚灑,可能更誦蓼莪詩。
書蟾江圖 明 · 李廷龜
七言律詩
戊午春。余與白沙諸公。同被白簡。竄命朝夕下。白沙先謫北。余未定歸骨地。曾聞鄭公忠信說蟾江可居。時隨沙相在北。余移書沙相。請送鄭公為主人。計(jì)未成而白沙為泉下人。余尚乾沒塵土。鄭公落于西塞。壬戌秋。迎我于儐幕。話間嘆賞。皆蟾江也。適遇李畫師。圖其勝示余。噫。江山公物。孰為主孰為賓。孰為真孰為假。使余日日對此??僧?dāng)宗少文臥游。豈必誅茅卜居。為吾幾案間物耶。遂書一律遺之。
聞君每說蟾江勝,邀我湘潭共卜居。
我竟未成今老矣,君于何日得歸歟。
淡妝濃抹詩難狀,競秀爭流畫不如。
雨竹煙帆森在眼,臥游終日亦吾廬。
李畫師楨詩 明 · 申欽
七言絕句
李生楨。世業(yè)。生亦以畫名于世。其赴燕也。求余言。余告之以之說曰。有絕品有妙品有神品。人工極則絕與妙。可能也。唯神也者。非人工可及。離乎色。脫乎境。然后乃可以語于神矣。其神全。故其天全。其天全。故能不離于物而為物之主。盍亦觀夫造化乎。彼以三寸之管五丈之素。尋畦占徑。而求至乎三昧之域者。不其遠(yuǎn)乎。吾知李生有得于斯行也多矣。遼山燕野之曠邈。虜堠燧磧之荒涼。人物居聚之繁華。都邑城市之壯麗。禮樂文物之炳煥。法度品節(jié)之森嚴(yán)。莫不為生之造化矣。公孫之劍。尚使人增技。況大觀于天下而發(fā)其神乎。殆猶丁之牛慶之鐻。天動神解。成一正覺。而兩儀不能成其功矣。吾將肅階戺戒筆研。候生之旋也。崩厓古樹。積水孤舟。生其磐礴而掃之。吾當(dāng)稱之曰神品神品。
寶馬香車綺陌塵,煙花千疊接城闉。
通州西畔多娼肆,莫畫傷春樓上人。
吏道誰云迫,俗淳誠易治。
日晏鈴牒稀,了事亦非癡。
東廂寬且靚,左右樹稗梨。
繁陰正婆娑,欞牖來輕飔。
展席憑烏凳,足以寧吾疲。
平生坐書淫,五車行輒隨。
發(fā)篋插滿架,披讀以自嬉。
韓書掛北窗,李畫張東楣。
其人骨已朽,撫跡還嗟咨。
賞玩恣適意,聊以待六期。
投閑真微分,敢忘蒙恩私。
所虞政多裨,仁澤未普施。
有羞羅方丈,田畝有饑羸。
感念顏益厚,尸素庶逭譏。
孰為后來者,幸勿嗤吾詩。
余在遼山。乞石峰仿歐率更書。以金字寫般若心經(jīng)為帖。因命李楨繪三佛一菩薩二祖二居士像。系之于后。遂成兩絕。余以贊辭附之。名曰禪門法寶云。
流泉漱玉,幽花吐紅。
彼問法者,伊女暨童。
具多初翻,旃檀已滅。
情與無情,二俱成佛。
惟極樂國,地誦青蓮。
擎二玉童,為人為天。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我問彌陀,彌陀入定。
過去窈冥,見在惡濁。
唯有未來,可證圓覺。
翩然善財(cái),何居于前。
忘法問法,海月流天。
瓔珞花鬟,于海之中。
龍宮水府,奚往不通。
手大摩尼,躍于湍瀨。
彼寶藏主,神亦自在。
亭亭雙林,照玉毫光。
楞伽在案,牙軸縹緗。
傳法在心,傳心在物。
汝自留著,一衣一缽。
羅浮拔地,庾嶺隱天。
孰躡余蹤,覵師之傳。
須彌可移,衣缽難動。
不動者心,芥子亦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