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淮

共 3 首
青云館 明 · 唐璧
七言律詩
館在平步鄉(xiāng),儒唐豫創(chuàng)未就而卒。景泰改元,鄉(xiāng)老何淮等成之。舉豫子璧為師,遠(yuǎn)方士子至者甚眾。
憶我先人雪滿簪,故從此地課青衿。
經(jīng)營未遂當(dāng)年志,繼述俄成此日心。
蕓桂香中銀漢遠(yuǎn),詩書聲里白云深。
幾回默坐思遺訓(xùn),涕淚潸然自不禁。
余竊念周綱之解紐,曰皇靈之遠(yuǎn)楊。
豈惟汲汲于內(nèi)修,亦莫急于外攘。
詠江漢之遺詩,知德威之所及。
自成康之既沒,周道日以斯消。
嗟威弧之不弦,紛猾夏之接跡。
矧中絕于奔彘,極四海之波沸。
幸宣王之奮起,靈在天之一慰。
憤侯甸之朵頤,痛要荒之憑陵。
揮天戈兮清海岱,誰越厥而不懲。
開明堂兮受朝賀,雜華夷之環(huán)佩。
何淮夷之蠢玆,敢不恭于區(qū)內(nèi)。
迪有功猶不即工,同負(fù)固之三苗。
舞干羽非所能格,世已下于虞姚。
況楊州之近地,乃禹跡之所掩。
豈可寘之度外,遺邦域之一險。
匪獫狁之薄伐,至大原而乃已。
爰赫怒而興師,庶丑虜之歸義。
列元老而枚卜,屬召虎之壯猷。
檀車駕于鐵駟,雪戟耀于霜矛。
壯軍容之肅肅,儼武夫之洸洸。
遵江漢而南征,順下流之湯湯。
將南紀(jì)之永清,波晏肰而不揚(yáng)。
張義聲于淮甸,揚(yáng)我武于維楊。
曾兵刃之不血,收奇勛于褫魄。
蟻穴逃兮幾年,鯨浪息于不日。
爭獻(xiàn)琛之不暇,效厥篚之橘柚。
致四海之即平,咸拱北而輻輳。
是豈喜功于開邊,寔王國之來極。
既疆理之先正,又旬宣之是急。
斯戎公之肇敏,跡乃祖之日辟。
君秬鬯以明禋,臣文德以啟沃。
噫中興之偉烈,由此舉之濯征。
胡越合為一家,競梯航而來庭。
灑前恥于膠舟,恢祖德于載路。
肰干戈必省厥躬,豈征伐之是慕。
覽云漢之側(cè)身,本德政之先修。
況先后奔走之有人,仗方召申甫之鴻籌。
玆王心之載寧,用重光于舊物。
哀厥后之昏庸,嘆內(nèi)外之具失。
或偽烽而殺身,或避亂而東移。
夷狄橫行而莫禁,將左衽而侏儷。
是春秋之所懼,繼詩亡而托權(quán)。
思先王兮不可忘,溯江漢而憮肰。
遂作歌曰:江之永矣,綱紀(jì)八纮。
漢之廣矣,襟帶神京。
壯士一挽,六合塵清。
中興功業(yè),前后一王聲。
容千古,沄沄其長。
枳棘非鸞鳳之棲。
百里非大賢之路。
何淮陽之一隅。
屈長孺之高步。
思夫人之忠直。
誠社稷之良臣。
自東海之分符。
已善治之洽人。
及矯制而發(fā)倉。
亦大濟(jì)于貧民。
帝寬假而加爵。
或內(nèi)心之非然。
矧多欲之一語。
豈上心之所便。
至不冠而不見。
恐未誠于尊賢。
既于君而見憚。
又眾謗之交搆。
鼢青貴重而用事。
弘湯寵任而左右。
俱面是而腹誹。
勢冬葉之待霜。
惟吝過而憚改。
是人情之所常。
肯朝夕而輔臺。
輕一命于中郎。
猶眷戀而有冀。
覽喬木而徊徨。
盡忠誠之內(nèi)激。
非矯情而乞恩。
設(shè)緩辭而慰解。
豈由中之實(shí)言。
不任內(nèi)而任外。
自可見其微意。
使格君之一念。
終委廢于僻地。
臥十年而不起。
環(huán)未見夫一賜。
君非薄乎淮陽。
帝待君之斯薄。
儻皇天假之年兮。
及輪臺之自責(zé)。
庶更致夫登庸。
遂志愿于平昔。
至輔少而持盈。
諒惟君之所長。
伊五柞之顧命。
必不專任夫霍光。
彼陰妻而媒禍。
陋矣夫。
君豈為是。
吾既咎帝之不用君。
又重以恨夫君之早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