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達摩

相關(guān)人物:共 91 位
共 60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路行跨水復(fù)逢羊(路行者,來也。跨水者,過海也。復(fù)逢羊者,洛陽也。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過海而來,初到廣州,次普通八年丁未歲入梁國。),獨自恓恓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兩株懶桂久昌昌。
⑴ 《天圣廣燈錄》、《五燈會元》作「棲棲」
⑵ 獨自者,無伴侶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變?nèi)莶谎浴熤獧C不契,則潛過江向北魏國也。
⑶ 日下者,京都也??蓱z者,好。雙象馬者,志公傅大士也。
⑷ 《天圣廣燈錄》、《五燈會元》作「二株嫩桂」
⑸ 兩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女束頁桂者,少也。則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尊勝今藏古,無肱亦有肱(肱者,手也,可大師求法斷臂也。)
龍來方受,捧物復(fù)嫌名(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復(fù)過達摩,嫌之,改名言為惠可。)。
⑴ 尊勝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師,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煩惱覆之,未現(xiàn)了,故言藏也。
⑵ 《天圣廣燈錄》作「又」
⑶ 《天圣廣燈錄》作「授」
⑷ 龍來者,初祖西來也。方受寶者,二祖?zhèn)鞣ā?/div>
⑸ 《天圣廣燈錄》作「奉物伏」
南史曰:齊遣柳達摩領(lǐng)兵侵梁。陳霸先命侯安都敗之。達摩謂眾曰:頃在北。童謠云云。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黃。豈謠言驗邪。
石頭搗兩襠。搗青復(fù)搗黃
⑴ ○南史陳武帝紀。《詩紀》九十七作北童謠。
心地邪花放,五葉逐根隨。
共造無明業(yè),見被業(yè)風吹。
心地正花放,五葉逐根隨。
共修般若惠,當來佛菩提。
縹緲之閒。
有禪關(guān)焉。
俯尋碧灣。
敕特賜之廣廈兮。
名標峽山。
嶄然七十二峰兮。
高侵云漢。
亙爾百千萬紀兮。
永鎮(zhèn)人寰。
切惟羊城王嶺之要沖。
清遠諸峰之高壓。
中有絕境。
山名曰峽。
澗穿一水之流。
旁列兩峰之夾。
層崖邃谷。
謺屏帳以重圍。
怪石奇峰。
聳樓臺之高插。
山尖兮嶺危。
天環(huán)兮地旋。
前山踴兮龍奮躍。
后山猛兮虎蹁躚。
冠出巫山之十二。
高超法界之三千。
霧鎖煙籠。
真物外虛無之境。
月明風裊。
實壺中未有之天。
春木茂兮剪琉璃。
春花開兮靄蘭蕙。
夏風涼兮來殿閣。
秋霧冷兮滴松檜。
冬爐煖兮新炭酷。
歲醪酌兮杯盤美。
壯蓬萊三島之居。
類天闕五云之際。
閑憑晚閣。
指天外之霞飛。
夢斷曉鐘。
聽云閒之鶴唳
記事者曰。
昔在梁武帝。
統(tǒng)臨幅員。
極降二庶子之青襟(疑)來五羊之穗鞭。
其后化游士以去此。
托舒州之夢焉。
于是云奔電激。
神殿一霎而至止。
雕梁峻柱。
金身丈六以巍然。
爰立靈祠。
居二禺而作鎮(zhèn)。
中有梵剎。
偫列釋以安禪。
輒有怪異紛紜。
神靈出沒。
達磨石兮。
圣跡俱存。
觀音泉兮。
源流不絕。
老人松畔竹交加。
白泡潭中魚跳躍。
猿環(huán)不見。
時聆古木號風。
犀鎖巳沈。
夜有寒潭浸月。
更復(fù)臺高獅子。
巖產(chǎn)金芝。
蘚斑斑兮定心石。
水淼淼兮放生池。
龍磨角而江澄素練。
嶺蟠縹而云走輕旗。
舍利塔兮觀神人之現(xiàn)。
波羅樹兮聞異香之奇。
煙鎖釣魚臺。
往事空追于趙子。
云迷和光洞。
今人莫見乎昌期。
云衲來游。
琴書投靜。
恬然淡泊。
于吾是酩。
役役芬華。
而非所競。
何妨拚峽山之游。
恍乎步蓬萊之境。
君不見,絕學(xué)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云空去來,三毒水泡空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
誰無生?
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guān)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提,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許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叩,摘葉尋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凈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鏡里看形見不片,水中捉月爭拈得。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槃路。
調(diào)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cè)瞬活櫋?div class="vtvsank" id='poem_sentence_23_12355_comment'>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yīng)機終不吝。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
不因訕謗成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guān)。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
我?guī)煹靡娙粺舴穑嘟僭鵀槿倘柘伞?div class="qil2skh" id='poem_sentence_42_12355_comment'>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yōu)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蕭灑。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凈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佛印戒珠心地印,霧露云霞體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股金環(huán)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xiàn)中,一顆圓光非內(nèi)外。
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偽。
學(xué)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云兮灑甘露。
龍象蹴蹋潤無邊,三乘五戒皆惺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
一地俱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yè)。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阿鼻業(yè)。
一切數(shù)句非數(shù)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吾早曾經(jīng)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誑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后人得道何窮數(shù)。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xiàn),心法雙忘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diào)制。
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問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
欲得不招無閒業(yè),莫謗如來正法輪。
旃檀林,無雜樹,郁密深沈師子住。
境靜林間獨自游,走獸飛禽皆遠去。
師子兒,眾隨后,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隨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印?div class="1rzrurd" id='poem_sentence_103_12355_comment'>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墜。
吾早年來積學(xué)問,亦曾討疏尋經(jīng)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卻被如來苦訶責,數(shù)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勿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zhí)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yè)障本來空,未了應(yīng)須償夙債。
饑逢玉膳不餐,病遇醫(yī)王爭得差。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jié)。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yǎng)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勝,河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yīng)。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圣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螗螂能拒轍。
大象不游于兔徑,大悟不拘于小節(jié)。
莫將管見誑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見《四部叢刊三編》影宋本《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冒廣生刊《永嘉詩人祠堂叢刻》第一冊釋玄覺《永嘉集》附錄(按:《永嘉集》附錄楊億《無相大師行狀》云:「著《禪宗悟修圓旨》,自淺之深,慶州刺史魏靜緝而序之成十篇,目為《永嘉集》,及《證道歌》一首,并盛行于世云爾?!梗?br />
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715年) 唐 · 張說
四言詩
撰夫總四大者。成乎身矣。立萬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虛哉。即身見空。始同妙用。心非實也。觀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數(shù)入焉妙本乖。言說出焉真宗隱。故如來有意傳要道。力持至德。萬劫而遙付法印。一念而頓受佛身。誰其宏之。實大通禪師其人也。禪師尊稱大通。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懸解先覺。身長八尺。秀眉大耳。應(yīng)王伯之象。合圣賢之度。少為諸生。游問江表。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jīng)論。四分律儀。說通訓(xùn)詁。音參吳晉。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既而獨鑒潛發(fā)。多聞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閒之世。企聞蘄州有忍禪師。禪門之法允也。自菩提達磨天竺東來。以法傳惠可。惠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宏忍。繼明重跡。相承五光。乃不遠遐阻。翻飛謁詣。虛受與沃心懸會。高悟與真乘同徹。盡捐妄識。湛見本心。住寂滅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燃燈佛所。無依而說。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舍晝夜。大師嘆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于是涕辭而去。退藏于密。儀鳳中。始隸玉泉。名在僧錄。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蘭若。蔭松藉草。吾將老焉。云從龍。風從虎。大道出。賢人睹。岐陽之地。就者成都。華陰之山。學(xué)來如市。未云多也。后進得以拂三有。超四禪。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過也。爾其開法大略。則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無前后。趣定之前。萬緣盡閉。發(fā)慧之后。一切皆如。持奉楞伽。近為心要。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視年中。禪師春秋高矣。詔請而來。趺坐覲君。肩輿上殿。屈萬乘而稽首。灑九重而宴居。傳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無臣禮。遂推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之再中。慶優(yōu)曇之一現(xiàn)?;焯幎家亍M衿涿刂?。每帝王分座。后臨席。鹓鷺四匝。龍象三繞。時熾炭待礦。故對默而心降。時診饑投味。故告約而義領(lǐng)。一雨溥沾于眾緣。萬籟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無畏。應(yīng)變無方者。孰能焉爾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積。當陽和會之所。置寺曰度門。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報恩。軾閭名鄉(xiāng)。表德非擬。局厭諠輦。長懷虛壑。累乞還山。既聽中駐久矣。衰憊無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遺力謝。神龍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顧命趺坐。泊如化滅。禪師武德八年乙酉受具于天宮。至是年丙午復(fù)終于此寺。蓋僧臘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歲。未嘗自言。故人莫審其數(shù)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壞。雷動雨泣。凡諸寶身。生是金口。故其喪也。如執(zhí)親焉。詔使吊哀。侯王歸赗。三月二日。冊謚大通。展飾終之義。禮也。時厥五日。假安闕塞。緩及葬之期。懷也。宸駕臨訣至午橋。王公悲送至伊水。羽儀陳設(shè)至山龕。仲秋既望。還詔乃下。帝諾先許。冥遂宿心。太常卿鼓吹導(dǎo)引。城門郎護監(jiān)喪葬。是日。天子出龍門泫金襯。登高停蹕。目盡回輿。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花百輦。香云千里。維十月哉生魄明。即舊居后岡安神起塔。國錢嚴飾。賜逾百萬。巨鐘是先帝所鑄。偫經(jīng)是后皇所錫。金榜御題。華幡內(nèi)造。塔寺尊重。遠稱標絕。初禪師形解東洛。相見南荊。白霧積晦于禪山。素蓮寄生于坐樹。則雙林變色。泗水逆流。至人違代。同符異感。百日卒哭也。在龍華寺設(shè)大會。八千人度二七人。二祥練縞也。咸就西明道場。數(shù)如前會。萬回菩薩乞施后宮。寶衣盈箱。珍價敵國。親舉寵費。侑供巡香。其廣福博因。存沒如此。日月逾邁。榮落相推。于戲。法子永戀宗極。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遲開。石城之嘆也不孤。廬山之碑焉可作。竊比夫子貢之論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飲于江海。不知江海之廣深。強名無跡。以慰其心。銘曰。
額珠內(nèi)隱,匪指莫效。
心鏡外塵,匪磨莫照。
海藏安靜,風識牽樂。
不入度門,孰探元要。
倬哉禪伯,獨立天下。
功收密詣,解卻名假。
詣無所得,解亦都舍。
月影空如,現(xiàn)于悟者。
無量善眾,為父為師。
露清熱惱,光射昏疑。
冀將住世,萬壽無期。
柰何過隙,一朝去之。
嗟我門人,憂心斷續(xù)。
進憶瞻仰,退思付囑。
盡不離定,空非滅覺。
念茲在茲,敢告無學(xué)。
① 一作許十一,一作許十,無損字
引用典故:捶鉤 擊蒙 紫燕
許生五臺(山在代州五臺縣)賓,業(yè)白出石壁。
余亦師粲可達摩傳慧可,慧可傳粲),身猶縛禪寂。
何階子方便,謬引為匹敵。
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誦詩渾(一作混)游衍,四座皆(一作俱)辟易。
應(yīng)手看捶鉤,清心聽鳴鏑。
精微穿溟涬(音幸),飛動摧霹靂。
陶謝枝梧,風騷共推激。
紫燕(一作鸞)自超詣,翠駮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闃。
⑴ 寶積經(jīng)有純白業(yè)、五戒、十善、四禪、四定,皆屬善名
⑵ 《易》:“九二,包蒙;上九,擊蒙?!?/div>
⑶ 中曲之山,有獸如馬,爪牙如虎,一角,能食豹,名曰駮
我?guī)熚鱽?,傳于真訣。
大輪當路,小乘忘轍。
冥冥世人,初見日月。
權(quán)跡有歸,光云不滅。
共 60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