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虞愿

共 10 首
《梁書》曰:傅昭少有神情。宋廷尉虞愿聞之。遣車迎昭。時愿宗人通之在坐。并當世名流。通之贈昭《詩》曰:
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陽。
清塵誰能嗣,及爾遘遺芳。
⑴ ○梁書傅昭傳。南史傅昭傳?!对娂o》六十二。
石賦 北宋 · 吳淑
《易》曰:「艮為山,為小石」。
斯蓋土之精,而氣之核者也。
若夫落落之姿,粼粼之質(zhì),雖不可轉(zhuǎn),有時而泐。
司馬用之而為槨,樊重構(gòu)之而作室。
認柳谷之馬牛,駭越王之履櫛。
或形似芙蓉,或?名霹靂。
爾乃補天五色,為山一拳,得董威之寢所,置趙岐之墓前。
泗濱有浮磬之美,他山聞攻玉之堅。
至若祠彼谷城,燔于東郡。
驚大秦之九色,玩沔陽之八陣。
符吉夢于高琳,著咎徵于元進。
范文之刀傳魚化,滕放之枕曾雷震。
亦有灌之燃火,煎之取鹽。
條支黑發(fā)之驗,昆吾切玉之铦。
復聞貢并鉛松,集同楛矢,豈獨禦沖,兼能款梓。
識辰韓之押頭,見孫荊之礪齒。
秦政苛而流血,魏德茂而連理。
應祈嘗為于涂牛,莫逆或稱于投水。
熊渠射虎,初平叱羊。
夜聞狗吠,秋觀雁翔。
臨川之廩,鄱陽之倉。
或高懸蜀鏡,或遠涉秦梁。
至夫山上望夫,床頭化女,既傳秦婦,復聞啟母。
吞之既見于充宗,采之亦聞于石虎。
爾其王剪欣于超距,高固勇于投人,鞭陰陽而應禱,坐嘉肺以臨民。
又若乞子馬湖,磨刀臨賀,梁相之祥觀鵲化,竇后之吉聞燕墮。
或得于到公之宅,或感于道衡之坐。
稽夫吉則介如,兇言困于。
或煮之而為糧,或洗之而上車。
在零陵者飛燕,置九疑者覆書。
至其媯皓懷之而叩頭,張豐囊之以系肘。
或以浮來而應讖,或以入用而去垢。
別有宮亭星落,員嶠云飛,便金蜀滅,韞玉山輝。
驚孝子之取水,感女郎之浣衣。
問公干而其摽彌厲,懼長房而其心不移。
或以布帝臺之棋,或以支大漢之機。
虞愿之來,無輕云之隱蔽;
陳總既至,著高文而禱祈。
以至言晉聞諸舊傳,隕宋見于前志。
訝玉女之掩扉,怪督郵之攘袂。
刻昆明而表奇,擊臨平而記異。
負之既見于申徒,銜之亦聞之精衛(wèi)。
斯堅潤之奇姿,亦美名之所萃。
橘賦 北宋 · 吳淑
伊盧橘之夏熟,淪璿星之粹精。
茂彼江浦,繁茲洞庭,揚州之貢,蜀郡之英。
既踰淮而為枳,亦度江而作橙。
忠臣之心,既申于楚相;
純孝之感,更見于王靈。
香皮赤實,綠葉素榮。
交甫贈之而著美,陸績懷之而顯名。
若夫雕飾自資,芬芳足貴,吳王納貢,單于荷賜。
交趾既為置守,南越亦云有稅。
闞澤抗表以除籍,楊由占風于受饋。
庾亮之貢,已稱于同柢;
僧辯所陳,更驚于共蒂。
別有箕山曉色,羅浮晚香,用之給客,舉以名堂。
江陵致富,比之于千戶;
莊周著論,譬之于百王。
虞愿不取而道顯,桓儼系樹而名揚。
亦有裂牙酸酢,撫手華飾。
晏子侍坐而不剖,嚴遵當賜而靡食。
代苦桃而已誤,夢黃衣而更失。
若夫違江洲之暖氣,處玄朔之寒色,彼南土之不遷,諒難成于甘實。
斯固百越所厭飫,而堯舜不常食也。
湘宮寺 宋 · 曾極
七言絕句
數(shù)椽敗屋湘宮寺,虞愿忠規(guī)正凜然。
十級浮屠那復有,虛拋貼婦賣兒錢。
茲臺創(chuàng)何代,遺址對遠川。
雨花不復見,蔓草空翳然。
今晨逐徒侶,偶爾凌其巔。
一眄周四顧,梵宇相蟬聯(lián)。
黃金佛鑄像,玉麈僧談禪。
側(cè)聞身毒教,本自哀顛連。
誰哉繼虞愿,浩嘆秋風前。
客有讀古史氏者曰,古人云:“居之一歲,種之以谷。
十歲,種之以木。
百歲,來之以德”。
又曰:“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jīng)”。
若余者,無德以來之,無經(jīng)以教之。
欠箕裘之業(yè),缺堂搆之基。
惟有江頭木奴數(shù)千,可以為后世之遺。
惟爾子若孫,當以取足于衣食。
其夜夢有數(shù)千丈夫,偃蹇形神,蒼然氣色。
于于而來,離立而即。
怒氣勃勃欲吐,若有不自得。
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粵若古之人,咸有取于百卉。
或以色相,或以臭味。
松柏之勁直,禮記比德于君子。
芝蘭之馨香,騷人托興于賢士。
蓮隱逸以濯水,菊俊杰以凌霜。
國老甘草,將軍大黃。
至若余者,璇樞之精,歲星之英。
坐南國而不遷,稟烈氣而堅貞。
荊州錫貢,著于禹書之記。
度淮為枳,見于周禮之志。
屈子揭于楚頌,郭璞載于海經(jīng)。
食而不剖,敬君賜之晏嬰。
受而拜之,恩稽古之桓榮。
樂不減于商顏,二叟仙棋。
不敢嘗而遺母,陸績奇兒。
長價李文饒之賦,增光庾子山之詩。
相如賦上林之盧,周穆食瑤池之白。
合歡異唐皇之蓬萊,愈病訝蘇耽之仙鶴。
經(jīng)霜未熟,右軍奉帖于三百。
斫皮半空,左慈衒術(shù)于幾千。
嘉不取之虞愿,美納直之柳玭。
病則子美嘆生意之少,珍則東坡詠羅帕之分。
驚射覆鎮(zhèn)西之客,怪寄書洞庭之君。
是以江陵千樹,衡岳萬株。
富等千戶,色并三珠。
莊叟論其可口,子美詠其分金。
莫不雋我之味,剖我之心。
獨奈何夫子之蒿目,反以木而奴之。
昔匠伯至于曲轅,不顧櫟社之支離。
然名之以散木,則櫟社樹見夢而有辭。
謇予后皇嘉樹,乃東南之美者。
目以蒼頭者奚,吾深有憾于夫子也。
主人曰:唯唯否否。
子不聞乎,柳子愚其溪,鄭人愚其谷。
西極之水為弱,南方之川為惡。
而況演洪范九疇之圣,佯狂為奴。
得一諾千金之賢,髡鉗為奴。
任安為挾馬之仆,衛(wèi)青為食馬之奴。
詞人命楚騷以奴仆,天子指處士以狂奴。
然而號之者不以為嫌,受之者不以為辱。
今子乃惡是名,豈欲爭衡于百木之長松柏。
非我敢辱子以輿儓,乃欲借資而徼福。
況我乏程鄭數(shù)百之家僮,無以為子孫之業(yè)。
故暫屈吳楚之諸君,以備年年之取給。
不然桑梓必敬,詩人歌之。
丘木不斬,禮書錄之。
雖我子孫之貿(mào)貿(mào),何敢于子奴虜使之。
于是丈夫有一人,揚眉盱衡,正襟獵纓。
抵掌頓腳,重為之揚?。
子言則然,余亦有說。
昔者平仲書楹之戒,德公遺安之意。
不治垣屋者,豈非酂文侯之深智。
清白傳家者,乃是楊伯起之高義。
疏太傅不以數(shù)百金立產(chǎn)業(yè),恐為后葉之累。
忠武侯雖以八百桑留成都,詎計可居之利。
然則古之遺子孫者,以德不以木,以經(jīng)不以奴明矣。
今子徒知取衣食為利,不知教德經(jīng)為貴。
昔者不韋家僮萬馀,無救遷蜀而死。
季倫僮仆千人,何補奴輩利財。
若然則刁間之奴未為益,王褒之僮未為災。
矧我山中數(shù)千丈夫,安肯伈伈伣伣于夫子之弱子孱孫者哉。
祖龍封松,蒼髯必不欲也。
王績官石,云根必不愿也。
彼雖加之以大夫之名,猶且不屑就之。
而況仆隸之賤賤者,且夫子茍欲以我輩為君子孫之計者,無寧友之云爾。
何必辱之以奴隸然后為得也。
子獨不聞乎,草木為我儔,歌詠乎李謫仙。
草木是親情,篇章乎盧玉川。
豈有登白玉之盤,為王公之羞者,甘心服役于藏獲之下賤。
無奈子徒聞魚婢雁奴之稱,乃待我之淺鮮。
主人于是,神茹色蕊。
??惘靡徙,強顏而謝。
惵然而愧曰:余既言耄,妄有所論。
古語不誣,利令智昏。
只知以子為利,不料以子為辱。
微子之談,余何能谷。
其始自今,無復云云。
豈敢曰木奴,當更曰木君。
丈夫者欣然而去,主人乃欠伸而已。
餞長沙趙使君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七言律詩
湘州司馬汎星槎,南雪消時好及瓜。
虞愿舊曾官海上,賈生從此相長沙。
琵琶峰轉(zhuǎn)看迎旆,橘柚洲晴待放衙。
前上紫微如有憶,春來應寄石壇花。
詠塵 其二 清 · 沈德潛
七言律詩
野馬絪缊隙影過,拂梁為起魯人歌。
史云甑內(nèi)生常滿,虞愿床頭積幾多。
九斛清涼輸野叟,六根變滅問禪那。
笑佗但識東華路,撲面狂飆奈爾何。
為李木公題肥遁廬圖(癸酉) 清末至民國 · 梁鴻志
夙聞朱晦翁,筮易乃得遁。
先生占上九,遁世卻無悶。
故鄉(xiāng)不可歸,曰歸寧待勸。
言從春中老,一默叢千恨。
時移桑變海,春去花落溷。
剛危柔浸長,亂象映方寸。
一椽聊托命,六合何用論。
知君工為文,道在言益遜。
床塵書數(shù)帙,我意同虞愿
何以顏吾廬,吾將取諸艮。
虞竹園同游竟日逐偕過其所居 現(xiàn)當代 · 潘受
七言律詩
三徑蒿萊一屋春,琴書虞愿滿休塵。
登門云是通家客,繞筆山皆出世身。
道喪故知鴟笑鳳,時非竟以虎為麟。
把竿潑眼奔煙水,相詣何妨寂寞濱。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