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宗室崇光

共 6 首
答使者 五代至宋初 · 釋定御
七言絕句
三年過了又三年,閱遍華巖滿五千。
功德完滿珍重去,何勞使者上高田(清葉和侃同治《仙游縣志》卷四五 《仙游縣志》:定御禪師,乾德中嘗獨(dú)踞高田院獅峰,誦《華巖經(jīng)》。一日,冥主遣使迎御,作偈答之云云。六年圓滿,五色云扶,上升而去。)。
山陰陳公之北園,于今郡志猶考援。
未及百年廢勿葺,公之名德彌弗諼。
當(dāng)年寓物不留物,本與山水同清言。
文章經(jīng)濟(jì)在天壤,我于此處窺本原。
世間園亭遍卷軸,幾家忠孝貽兒孫。
豈惟臥游足領(lǐng)要,正為手澤堪追論。
我先外祖公學(xué)侶(張方九先生。),先太夫人公甥女。
髫齡燈下記前聞,每說江鄉(xiāng)舊游處。
雁塔名陪舅氏題(壬申,公子齊紳與方綱同成進(jìn)士。),蘭亭時(shí)憶流觴語。
香林詩酒雨齋禪,未及斯圖共延佇。
再訪香林楚澤秋(壬午,晤香林于武昌。),猶緬家園話重舉。
四十年來夢屢移,恨不園中茗同煮。
秋岳之圖繪卣詩,想公幾研斯留遺。
某邱某水所臨釣,一樹一石初栽治。
長林曲渚帶遠(yuǎn)岫,小橋密竹交疏籬。
茅屋中人儼趺坐,得非策杖拈吟時(shí)。
云光雪意非泛設(shè),與公詩思如相期。
雪晴尚擬匡山宿,云深儻結(jié)書屋知(公寓齋曰掛云書屋。)。
掛云書屋想邈然,匡山讀書復(fù)幾年(公有《匡山讀書圖》卷。)。
漫說年深跡非故,須知地借人方傳。
曾孫今作白云軸,圖中云尚來回旋。
世家文物壽金石,哲人精氣留山川。
我忝外家述舊德,何啻北郭馳江船。
贈行詩境天欲雪,鏡湖捲起溟濛煙。
⑴ 公孫圣時(shí)與方綱同舉丁卯鄉(xiāng)試,又同直史館。
⑵ 公從孫廣寧以思親自寫《望云圖》數(shù)卷。
題墨農(nóng)道峰游記后(戊戌) 清 · 申緯
七言律詩
漢北道峰諸道場,千巖萬壑白毫光。
溪山永柳終荒陋,樓閣華嚴(yán)太幻茫。
豈若可游才出郭,所過隨筆盡成章(山水記。始自柳州而地在荒裔。華巖樓閣??罩鞋F(xiàn)成而終屬幻境。未若墨農(nóng)都門咫尺可游者多。而游記亦佳。)。
在家示疾頭陀老,遙禮空王一炷香。
華巖頂早飯(乙卯) 清 · 何紹基
叢叢簇簇繞諸嶺,行蒼龍脊乍回頸。
幽林倏忽異光景,乘云直上華嚴(yán)頂。
中原浩浩幾萬頃,睎睋仿佛見邑井。
輿人邪許行轉(zhuǎn)獷,齋甑香時(shí)足力猛。
有僧能思?臞冷,曾棲補(bǔ)陀浮海艇。
九華五臺俱目領(lǐng),萬里歸來此戢影。
我雖足跡半行省,若說狂游今始逞。
世間千幽萬奇境,幾時(shí)到遍心始肯。
老頭陀前餉粗茗,謂此妄念卻宜屏,且就近路溯遐迥。
我聞此語深自警,瞻高眺深氣一靜,山磬鳴時(shí)睡鶴醒。
我昔騎驢走京師,又登泰山謁岳祠。
周宣獵碣秦刻石,往往著手捫其詞。
南來更見李監(jiān)篆,華嚴(yán)巖上騰龍?bào)ぁ?div class="ry8udr9" id='poem_sentence_2_961518_comment'>
石高字瑰駭觀者,造臺李貢何人斯。
閩中佛法在唐盛,不由五代王審知
惜此法書謬所施,鸞飄鳳泊聞名遲。
鄱陽釋隸不釋篆,嵩山石闕猶見遺。
況茲四絕在僻遠(yuǎn),誰其響拓供紛披。
更慨近時(shí)講小學(xué),畫疆分畛爭毫釐。
祖禰二徐宗許氏,掃去唐篆如殘棋。
豈知李監(jiān)自作手,奄有倉頡史籀秦相斯(斯字人名,故兩用。)。
貫通眾體用我法,正如老杜開天詩。
不見昌黎論書嗔俗姿,譏訶不恕王羲之。
獨(dú)藏李氏蝌斗本,為人作碑時(shí)取資。
是其學(xué)賅原本可想見,后人一概抹殺無妍媸。
即如此篆命意奇,筆筆變化法不離。
或若蟲蛇棼缊鷹脅翼,或若黍稷垂穎露緣絲。
二十四字窺一斑,證以中郎篆勢皆得宜。
昔看武昌縉云兩殘本,紙粗煤黯欲讀疑。
蕪湖謙卦又翻刻,遜此元?dú)獬A芾臁?div class="gaemngv" id='poem_sentence_19_961518_comment'>
今當(dāng)三宿巖壁下,重來披草敢告疲。
且繼歐公石篆作,不以六書管見輕相訾。
⑴ 黃勉齋言:王氏入閩,崇奉釋氏,故閩中塔廟之盛,甲于天下。
⑵ 般若臺篆與《處州新驛記》《縉云城隍》《麗水忘歸臺》世稱四絕。
華巖瀑布(戊申) 清末民國初 · 金允植
山中三名瀑,華巖最奇哉。
素練垂千尺,飛沫散皚皚。
仰怖山石裂,俯眩深潭匯。
魑魅隱深樹,蛟龍斗晴雷。
疑是河漢坼,復(fù)恐天柱摧。
噴霧滿山谷,誰能衡云排。
庶可配金剛,未遽讓天臺。
窮源上巀嵲,平湖十里開。
拍手叫奇絕,游子望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