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禹壽

相關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六十一
元好問《木庵詩集》序:東坡讀參寥子詩,愛其無蔬筍氣。
參寥用是得名。
宣政以來,無復異議。
予獨謂此特坡一時語,非定論也。
詩僧之詩,所以自別于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
假使參寥子能作,柳州超師院,晨起讀禪經(jīng)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坡又當以蔬筍氣少之耶?
木庵英上人,弱冠作舉子,從外家遼東,與高博州仲常游,得其論議為多。
且因仲常得僧服。
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者久之。
時人固以詩僧目之矣。
三鄉(xiāng)有辛敬之、趙宜之、劉景玄,予亦在焉。
三君子皆詩人。
上人與相往還,故詩道益進。
出世住寶應,有山堂夜岑寂及梅花等篇傳之。
京師閒閒趙公及內相楊公,屏山李公及雷李劉王諸公,相與推激,至以不見顏色為恨。
予嘗以詩寄之云:“愛君山堂句,深靜如幽蘭。
愛君梅花詠,入手如彈丸。
詩僧第一代,無愧百年間。
”曾說向閒閒公,公亦不以予言為過也。
近年七夕感興詩,余為之擊節(jié)稱嘆,恨楊趙諸公不及見之。
乙酉冬十月,將歸太原,侍者出《木庵集》求予為序引,試為商略之。
上人才品高真,積力久住龍門崧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勝,思與神遇,故能游戲翰墨道場而透脫叢林科臼,于蔬筍中別為無味之味。
皎然所謂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蓋有望焉。
正大中,閒閒公侍祠太室,會上人住少林,久倦于應接,思欲退席。
閒閒公作疏留之云:“書如東晉名流,詩有晚唐風骨。
”予謂閒閒雖不序木庵集,以如上語觀之,知閒閒作序已竟。
然則向所許百年以來,為詩僧家第一代者,良未盡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直隸大名人,字大醇,號默齋。
順治三年舉人,授??h教諭,康熙間累官大理寺卿。
善于治水,嘗三任河職。
有《河防芻議》、《兩河治略》、《明刑輯要》。
李紳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紳文(?
—1712年),字陟屺,安徽潁州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進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十一月,任浦江縣知縣。
任職期間捐俸購置學田,建校舍,招生授課。
后擢拔為御史,巡視東城。
后任保定府知府,疏河治水,有政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勞成疾,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6—1768 【介紹】: 清福建安溪人,字授侯,號蕙圃。
乾隆七年進士,由編修累官山東巡撫,以治水著稱。
治經(jīng)深于《》,喜讀宋五子書。
有《周易經(jīng)義》、《朱子語類或問》、《蠶書》、《汛閘約言》、《治河事宜》。
維基
李清時(1706年—1768年),字授侯,號蕙圃,清朝福建安溪人,大學士李光地之從孫。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由翰林院編修歷任河東河道總督、山東巡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督修孫家集黃河決口。后續(xù)建微山湖滾水壩,改楊家壩為閘,改建何家壩,三空五孔橋,飭行汛期水情報告,清厘河工征料諸弊端,頗有政績。治經(jīng)深于《易經(jīng)》,喜讀宋五子書。著有《周易經(jīng)義》、《朱子語類或問》、《蠶書》、《汛約言》、《治河事宜》。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7—1779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尊一,號樹屏,又號澹軒。
雍正八年進士,授吏部主事,乾隆間歷任淮揚、淮徐道、河東河道總督及江南河道總督。
諳熟河工利病,治水有成效。
官至吏部侍郎。
維基
吳嗣爵(1705年—1779年),字尊一,號樹屏,浙江錢塘(今屬杭州市)人,同進士出身。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進士。授禮部主事。改吏部,遷郎中。乾隆六年(1741年)授常州府知府,再授保寧府,皆奏留部。同年提督湖北學政,乾隆九年(1744年)調福建。乾隆十三年(1748年)授淮安府知府,遷淮揚道。乾隆十六年(1751年)調兩淮鹽運使。乾隆十八年(1753年)再任淮揚道。遭母喪丁憂,高宗諭其告假兩月治喪,之后在任守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擢江蘇按察使,遷布政使。因奏請減免江寧等三十五州縣積欠口糧,命發(fā)江南河工,以同知用。后歷任河南巡撫、江南河道總督。官至吏部右侍郎?!?a target='_blank'>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11—1794 【介紹】: 清江蘇無錫人,字尚佐,一字黼廷,晚號拙修。嵇曾筠子。雍正八年進士。少時從父視察河工,熟悉情況。乾隆間歷南河、東河河道總督。四十六年,觀察河情,謂必改歸山東入海,請乘決河之勢,挽全河北之流,時不能用。晚年加太子太保,為上書房總師傅。卒謚文恭。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七
嵇璜,字尚佐,一字黼廷,晚自號拙修,長洲人。雍正賡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乾隆庚戌重宴瓊林。贈太子太師,謚文恭。有《錫慶堂詩集》。
維基
嵇璜(1711年—1794年),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
水利專家。
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于治河。
嵇璜祖父嵇永仁是福建總督范承謨幕僚。
三藩之亂時,嵇永仁、范承謨被耿精忠所殺。
其父嵇曾筠是雍正年間副總河、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江南河道總督。
嵇璜幼聰慧,讀《禹貢》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
蓋下游宣通,水自順流而下。
”在場的長者皆驚為天人。
雍正八年(1730年),嵇璜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
曾隨其父習河工,幫辦河務。
乾隆九年(1744年)奉命視察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治水工程。
乾隆十八年(1753年),黃淮水漲,上宣防八事,提出固堤與宣泄相結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授江南河道副總督。
乾隆二十九年,丁母憂。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守喪結束后署禮部尚書,不久實授。
同年七月,再度出任河東河道總督。
乾隆三十三年九月(1768年),授工部尚書,罷直南書房。
不久因故左遷左副都御史。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遷工部侍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新擢升尚書,調兵部。
乾隆四十年(1775年),再調工部。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調吏部,協(xié)辦大學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0年)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夏天,黃河青龍崗段決口,氾濫成災,嵇璜曾提出讓黃河重返山東故道的建議,未獲準,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自銅瓦廂決口,最后竟自行返山東故道。
乾隆四十七年(1773年),加太子太保,在上書房總師傅上行走。
因年老,獲準日出后入朝,獲賜玄狐端罩,并為漢大臣領班。
乾隆五十年(1776年)正月,赴千叟宴。
次年以年老乞休,乾隆帝賜詩慰留。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嵇璜中進士已年過六十年,重與恩榮宴。
嵇璜多次隨從帝南巡,乾隆常有詩歌贈答唱和。
因乾隆帝同歲,在八十壽辰前,特意上奏將其生日從六月改到乾隆帝萬壽節(jié)后。
乾隆帝嘉許嵇璜“知禮”,代定為八月十九日,并賜詩及聯(lián)榜、上方珍玩以示恩寵。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七月,嵇璜病卒,年八十四,乾隆帝命皇八子祭奠,贈太子太師,賜祭葬,謚文恭。
清史稿》有傳。
鶴年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鶴年(1711年—1758年),字芝仙,號鳴皋,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
歷任廣東、山東巡撫、兩廣總督等職,進士出身。
鶴年先祖世居阿庫里,其七世祖胡成額跟隨族人奇穆雅于后金初年歸附。
鶴年之父春山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盛京兵部侍郎。
鶴年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檢討,兼管公中佐領,三次升遷至內閣學士。
十五年(1750年),升任倉場侍郎,因北京米貴,疏請北京、通縣俸餉米提前半月支放。
十八年(1753年),彈劾坐糧廳郎中綽克托剛愎自用,綽克托被因此奪官。
又奏,“通州南倉建自明天順間,后并入中倉。
雍正間,復分為二,與西倉分貯漕白米。
臣見中西倉足敷收貯,請裁南倉歸并中西倉。
”被乾隆帝準許。
乾隆十九年(1754年),鶴年升任廣東巡撫。
提出平米價,嚴保甲,緝竊盜案,禁私鑄、私雕等一系列舉措。
乾隆帝對此告訴鶴年,“諸凡行之以實,持之以久。
勉之!
”不久,鶴年上疏提議讓化州府石城縣把當?shù)孛癖娎U納給官府的谷物碾成米來供給海安營兵;又提出將海陽蔡家園的土堤改為灰墻,鶴年自請捐出俸祿以倡導此項修筑。
二十一年(1756年),鶴年奏言,“番禺、花、陽春諸縣征收兵米,有所謂廚房米、官眷米,相傳起于明代籓府。
后為旗營武職俸米,凡萬二千馀石,必細長潔白,產(chǎn)少價昂,甚為民累,應請禁革。
”乾隆帝對此表示嘉許。
同年,調任山東巡撫。
鶴年上報濟寧、魚臺、金鄉(xiāng)、滕、嶧等州縣的積水災害,乾隆帝命其留心撫恤。
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鶴年迎駕,奏請為受災地區(qū)免賦稅,同時表示濟寧等五州縣積水尚未清理完畢。
乾隆帝以江南宿虹、靈壁,河南永城、夏邑,皆有積水,命侍郎裘曰修會同督撫籌劃疏通水災事宜。
七月,鶴年升任兩廣總督,然而奏請暫留任山東治水,乾隆帝回復道,“覽奏,具見良心。
然朕以無人,不得不用汝。
汝仍遵前命。
”同年十月,又命鶴年以總督銜管山東巡撫事,管理治水工程,其先疏通伊家河、清理河道淤泥等提議皆被乾隆帝所采納。
十二月,伊家河疏通工作完工。
鶴年再度獻策道,“運河淤淺處分段筑壩,測量纖路,多民居。
草土屋原售,給價拆除;瓦屋不原售,量將纖路加寬。
被水民田速為疏消,俾為種麥;應修橋梁,察有解江馀石應用,不使估報買采。
”乾隆帝以“實心經(jīng)理,不負任使”八個字表示贊許。
不久,鶴年病卒,獲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入祀賢良祠,賜祭葬,謚文勤。
鶴年之子桂林,也曾擔任兩廣總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8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遐谷,號問亭,又號宜田。
祖方登嶧、父方式濟均因《南山集》案株連戍黑龍江,觀承間關萬里,徒步省親。
雍正十一年,由監(jiān)生加中書銜,官至直隸總督。
兼理河道,治水尤著。
工詩及書。
卒謚恪敏。
有《問亭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九
方觀承,字遐谷,號問亭,又號宜田,桐城人。由中書官至直隸總督,加太子太保。謚恪敏。有《問亭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6—1798 【介紹】: 清山西吉州人,字寵章。
乾隆十五年舉人,官鳳臺教諭,累擢河東河道總督,調江南河道。
治水勤奮妥貼,為官清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7—1830 【介紹】: 清江蘇宿遷人,字殿光。
起行伍,嘉慶、道光間兩任里河守備。
長于治水,黃河多次決口,廷珠泄堵并用,處置得當,又筑石壩,遂多年無決潰之患。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