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地華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71—1833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珍浦,別字星聯(lián),晚號蓉湖道人。惲毓秀女。能詩善畫。嫁完顏廷璐。夫卒,教子嚴。長子完顏麟慶官至南河總督。纂有《蘭閨寶錄》、《國朝女士正始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六
惲珠,字星聯(lián),一字珍浦,晚號蓉湖道人,陽湖人。肥鄉(xiāng)典史毓秀女,滿洲泰安知府顏廷璐室,嘉慶己巳進士、江南河道總督麟慶母。有《紅香館詩草》。
閨秀詞鈔·卷十一
字珍浦,號星聯(lián),晚號蓉湖道人,陽湖人。南田先生族孫,典史毓秀女,完顏方伯子婦,曙墀太守室,河帥麟慶、庫長麟昌、知州麟書母。有《紅香館詩馀》。
名媛詩話
珍浦誕生之夕,祖母唐夢老嫗授珠,遂名之。
嘗自夢前身為妙蓮菩薩侍女,護書紅香島中,因繪《紅島侍書圖》。
幼穎慧,從父尉肥鄉(xiāng),十歲工詩,兼精繪事。
方伯公適宰肥鄉(xiāng),眷屬往來,姑索綽羅氏器其有才且賢,一日,試以錦雞詩,援筆立成,云“閑對清波照彩衣,遍身金錦世應稀。
一朝脫卻樊籠去,好向朝陽學鳳飛。
”大蒙賞鑒,遂為太守公聘定焉。
卒以賢孝稱,河帥年十九成進士,太夫人以詩訓之,有“科名雖并春風發(fā),心性須如秋水平。
”河帥初入中書,太夫人自繪紫薇便面,題詩賜之曰“金貼傳名,青錢入選。
薇省森嚴,鳳池清淺。
夙夜勿怠,匪躬蹇蹇。
叨列清班,勉躋通顯。
”迨河帥出仕太守,薦升巡撫,節(jié)鎮(zhèn)南河,所至則著循聲,皆秉慈訓也。
太夫人慈祥樂善,常制藥輯方,濟人無算,從宦就養(yǎng)所至,修葺道途祠宇,不可勝計,于經濟治體,無不通達。
尤明心學,慕李二曲先生,以孝子為醇儒,重刊其集,制序行世。
又刻《遜庵語錄》,以述祖德。
嘗論古今世運,有治亂維持不敝者,全在綱常,乃仿《列女傳》,博采史志,纂《蘭閨實錄》六卷,先孝行、賢德、慈范、節(jié)烈,而以智略、才華殿焉。
又廣搜國朝女士之作,選為《正始集》,二書可為閨中之文獻。
太夫人畫得南田家法受,于清于族姑冰也。
儀征相國論為女中之儒,豈虛言哉。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三
商景徽,字嗣音,會稽人。明吏部尚書周祚次女,上虞徐咸清室。有《詠鵻堂詩草》。
簡介
字嗣音,浙江山陰人。景蘭胞妹,徐咸清室。師事毛奇齡,友黃媛介。夫婦皆能詩,吟詠自娛,年八十卒。有《詠鵻堂集》。
閨秀詞鈔
字嗣音,會稽人,前明尚書周祚次女,景蘭妹,上虞徐咸清室。有《詠雕堂集》。
眾香詞
陳迦陵檢討序其集。
名媛詩話
嗣音,年八十,容貌如二十許,猶吟詩讀書不衰。詩如《子夜歌》云“弄水恐湔裙,采蓮畏傷手?;グ朊鎶y,愿得花間藕。”“五彩織薰籠,爐灰皎如雪。不棄爇殘香,為愛心中熱。”深得樂府體裁。女昭華,伊璧諸生駱加采室。著有《徐都講詩集》,工楷隸,善丹青,幼承母教,名重一時,為毛西河太史高弟。《塞上曲》云“朔風吹雪滿刀換,萬里從戎何日還。誰念沙場征戰(zhàn)苦,將軍今又度陰山?!?/blockquote>
徐徵君墓志略
曰:“仲商夫人者,大冢宰商公周祚女也,與女兄蘇松巡撫祁公夫人俱能詩,近世能詩家,稱伯仲商夫人。
徵君遘家難,意落拓,無生人趣,及與夫人行嘉會禮乃就。
君稽山門僻,寢前廣庭構以藥欄,設長筵當中,發(fā)故所藏書散垛之而對坐,縱觀之暇,則抽牘各為詩,如是有年。
天臺老尼從萬年來,遙望見夫人,合掌曰‘此妙色身如來也,蓮花化身,相好光明。
’既而咄嗟曰‘善持之,幾見曼陀長人間耶。
’于是徵君與夫人約吾當著一書,而子且從老尼請,發(fā)愿寫《妙蓮花經》三部,以延其年。
夫人然之?!?div id="xh2o7ah" class='inline' id='people_60676_5_6_comment'>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
王增年,字逸蘭,直隸天津人,約嘉道時期人,諸生。
著有《妙蓮華室詩草》五卷,《詩馀》一卷。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復馀,字本忠,號道南。
姓羅氏,南平人也。
父紹德,母氏朱。
家世耕讀,力崇儉素。
馀生性穎異,頗軼凡童。
九歲隨母省舅,舅奉佛唯謹。
馀因問曰:“佛何人也?
”舅乃以出家、成道,了明生死雅意,淳淳為馀說之,由是有謝俗心。
年二十五,始禮鼓山涌泉寺徹悟落發(fā)。
初聆凈土法門,即夙夜禮誦無倦容。
逾年從妙蓮受具,益加精進,妙窮玄旨。
嘗答張寶池問金經四句偈曰:“金經以蕩相為宗,不外遮照兩用。
遮則除執(zhí)而顯真空,照即成用而顯妙有。
蓋相盡則體現(xiàn)而妙用隨,此經中密意也。
又復依真故,則一相無相而不壞假名。
依俗故,則萬法齊彰而體原空寂。
不壞假名故,即不變隨緣。
所謂無所住而生心,彌陀所以不舍眾生也。
體原空寂故,即隨緣不變,所謂住即非住,是以感應道交也。
此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即經中四句偈義也。
”又云“禮佛不可有我,有我則慢生。
念佛不可無我,無我則無佛。
”凡所論說身心體驗,多成妙諦。
妙蓮刱極樂寺時,邀馀佐助,猶以理末達而涉事,恐從迷積迷為辭。
固請乃行。
至則為之董飭工役,擘畫材用,蚤夜孳孳,罔言勞瘁。
及院宇落成,率爾謝去。
庚子主鼓山戒壇,逾年住建之光孝寺。
未幾引退,南游緬甸,遂歷印度禮諸勝跡。
參叩哲匠,多所啟悟。
但道涂深阻,跋涉艱辛,還至緬郊,已亟勞痡。
夢一老人,授藥三丸,吞之而瘥。
晨視凈水盂中,鏗然有聲,瑩瑩三舍莉。
其二且緣登盂上,忽而墜下,至今照耀佛前,其靈感如此。
歸而重葺光孝,而妙蓮復敦迫南行,方屬以極樂主席。
會國事多故,中外騷然,侵奪僧產,強假佛寺,別立私會。
所在見告,怡山、鼓山幾且不保。
馀乃內渡滬濱,要約諸山長老,謀以自存。
因偕寄禪入京,請開佛會。
俄而寄禪寂于都門,群相氣沮。
馀獨慷慨自奮,悲涕陳詞,為寄禪追悼,且言:“外人覬我教產,日以強鄰代保相誘聒。
僧侶無知,多為所煽。
政府何不一援,坐使暴夫為淵毆魚,盡入其網(wǎng)。
”于是吊者麇至,名公巨子多據(jù)樞要,群相感動,而總會規(guī)條得邀允許,保護寺產之命,隨之而下。
馀始還閩,組南洋支部,而駭浪驚濤,漸告寧息。
馀專修凈業(yè),垂數(shù)十年。
雖在奔走,而其誦禮未嘗少輟。
檳嶼士女沐其風化,歸心蓮社數(shù)逾千人,著有《凈土法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