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釋常析
共 2 首
涼水河
(乾隆甲午)
清 ·
弘歷
涼水出鳳泉,玉泉各別路。
源出京西南,分流東南注
(涼水河出右安門西南鳳泉東流經(jīng)萬泉寺分為二支一自南經(jīng)草橋曲折東注一自北經(jīng)廣恩寺曲折東注至永勝橋復匯為一東南流循南苑繞垣而東至小紅門之畝西入苑墻東南流經(jīng)沙底橋折而南歷頭閘至二插一泉之水自西來匯之又南而東至鹿圈村三海子以上之水自西南來注之又東南流至
五空
橋出苑墻經(jīng)馬駒橋迤東行至張家灣入潞河此涼水河之經(jīng)流與玉泉之貫繞京城入通惠河者各不相涉也)
。
歲久未疏剔,率多成沮洳。
漫溢阻道途,往來頗致誤
⑴
。
王政之一端,未可置弗顧。
邇年治水利,次第修斯處。
建閘蓄其微,通渠瀉其怒。
有節(jié)復有宣,遂得成川巨。
川傍墾稻田,更賴資稼務。
南苑紅門外,歷覽欣始遇。
或云似江鄉(xiāng),寧飾江鄉(xiāng)趣。
興農(nóng)利旅然,永言識其故。
⑴ 自右安門至永定門地勢洼下每遇霖潦輒漫溢阻旅途歲久未治積成沮洳邇年以來濟釐水道出內(nèi)帑簡大臣董其事自鳳泉至南苑進水柵口浚河三千馀丈又白柵口至馬駒橋浚河五千馀大修建橋閘凡九新建閘五以資節(jié)宣于是涼水河之水乃得安流無患其浚河之土則于右安門外培筑甬道一千馀丈以便行人河兩岸舊有稻田數(shù)十頃又新開稻田九頃馀均資灌溉之利或云其地似江鄉(xiāng)風景者不知余之意期于農(nóng)旅俱受其益并非藉此為點綴也
山東巡撫國泰續(xù)奏黃河漫溢并不為害運河及南陽昭陽微山三湖情形詩以志慰
(乾隆辛丑)
清 ·
弘歷
向奏黃河分兩路,由湖入運仍清水。
其故未解為
(去聲)
躊躕,撫臣茲報悉原委。
三湖清流既阻黃,西則積水夾之徙。
黃水由中直下注,其寬約已四五里
⑴
。
下則沛縣江南界,驛問薩載籌經(jīng)理。
山東南運斯為妥,其北張秋入者是。
南岸減水向有壩,暢流清河歸海矣
(國泰又奏北支黃水由趙王河沙河至張秋入運東歸大清河之處親往查看東岸減水壩平水三閘
五空
橋均已開放水流甚暢直入大清河東注歸海較前不致湍激并無淤墊其水黃色已淡目擊回空糧艘遄行無滯等語)
。
回空糧艘行無滯,纖岸略修而已爾。
是則東運稍紓憂,南望縈懷正未已。
⑴ 前次韓鑅等所奏黃水由湖入運情形俱未明晰茲據(jù)國泰續(xù)奏南支黃水由金鄉(xiāng)魚臺下注南陽昭陽等湖已至江南沛縣地方其黃水現(xiàn)行溜勢東系湖水西系積水兩邊清水鑲夾黃水由中間下注寬約四五里等語此在山東為幸又不知流至江南其勢若何因傳諭詢問薩載將沛縣以下之水究歸何處詳悉查勘是否在沛縣從中運河仍流黃河故道歸海有無妨礙江南運道及民田廬舍之處逐一繪圖詳悉具奏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