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全了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9 首
雁蕩山賦(1163年9月) 南宋 · 薛季宣
走家東甌,有祠祭田在雁蕩山下,行年三十,而未之到。
隆興初赴調(diào),因取途焉。
愛其巖谷秀異,無虞無錄,莫之能名,念其山水奇甲天下,而未有文賦,欲賦之未可也。
歸得建炎間郡丞謝君升俊山圖石本,字多漫滅。
已而得樂清洪丞蕆所镵新圖并賦。
歲正月望,始得皇祐校書郎章君望之山記,又假舊圖于葉氏以補圖缺,于是圖籍大備。
顧皆敘次疏闊,洪賦工矣,而猶有未盡,故為集略成賦。
得而覆甕,誠何望于左思;
擲地有聲,信多慚于孫綽。
聊依準實,寄意山泉云爾。
溟渤轉(zhuǎn)乎東南,雁蕩嵬其高峙。
抱曾巒之四合,聳群峰之崛起。
仙凡道絕,類隔一塵。
摩空下望,儼若屯云。
聊登臨以寄傲,循石磴之縈紆。
移顧步于觀瞻,瞥風氣之懸殊。
幽谷之中,別有天地。
玉筍排空而剡翠,瓊館憑虛而綺麗。
微埃不入其方寸,赤土不留其度內(nèi)。
峰夏云之競秀,均倚劍于空同。
崢萬仞之嵯峨,羅巧妙之巃嵷。
章望之《雁蕩山記》:「舉山無崖,凡山有名號者蓋純石,土山不與焉」。
沈存中《筆談》:「雁蕩諸峰,皆峭峻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谷中。
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
粵若遂初,天愛其道。
靈山秘秀,孰知其寶,傳西域之仙書,肇棲神于羅漢。
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眷人寰之緬邈,極希夷之汗漫。
偏為幽獨,蓋始得于唐僧之詠;
看之不足,此樵翁為之浩嘆者也。
唐僧(缺其名)尋佳山水,得雁山而稱嘆。
負薪老人遇而笑曰:「我一生看山,意不自足,師果何所見而嘆邪」?
僧作詩曰:「天下名山曾過目,無如此地偏幽獨。
路傍逢一白頭翁,自道此生看不足」。
我國家太平興國之二祀,天下車書始同。
有禪師曰全了,庵廬初結(jié)于芙蓉。
初,全了辭師出游,師曰:「汝緣在浙東,當?shù)妹骄又?div id="w682sqk"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6_1273599_comment'>
山上有鳥,山下有花」。
全了抵芙蓉,問其山曰雁蕩,曰:「此諾矩羅之居也」。
筑庵曰「芙蓉」以處,今為能仁寺。
行亮、文吉踵于前,甄昂作尉從而后。
靈巖碧霄,巑岏而并露;
南閣白巖,孱顏之盡剖。
起初凡七十又三年,而后隴斷之不遺,蓋成終于皇祐之己丑。
《記》:「太平興國二年丁丑,僧全了始居山之淺者曰芙蓉,今承天寺是也。
至己卯,僧行亮神服居山之深者,今靈巖寺安禪谷是也。
天圣九年辛未,僧文吉得山之盡東而居者曰碧霄庵,今靈峰院是也。
于是有民居矣。
皇祐元年己丑,縣尉甄昂乃發(fā)蕩陰山水,南閣地是也。
由丁丑至皇祐之己丑,七十三年。
白巖,寺名,在北閤。
稱始開于祥符之伐木者,故適當其會;
謂遷就于貫休之詩者,見不臻乎首。
僧貫休《諾矩羅贊》:「雁蕩經(jīng)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是知水鑿之為睫論,其又何知造化成功之不有。
《筆談》:「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木取材,方有人見之。
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
后因伐木見山頂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
又有經(jīng)行峽、宴坐峰,皆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
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此山,當是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惟巨石巋然挺立耳。
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面。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沈括謂謝康樂時未有雁蕩之名,是也。
按康樂《游名山志》,神子溪南山與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澗數(shù)里。
故其集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
今斤竹澗、謝公嶺具在,不得言謝所未至,特未睹其邃爾。
乃其東望秀嶺,道屬天臺,山川襟帶于四明,風云呼噏于會稽,無非仙人三乘之窟宅,誰能見其一日而數(shù)相往來!
其西則蓋竹、云門,白巖、白鶴。
魔軍退舍而真宅斯建,至神入竹而誠明可作。
洞天高遠以誰訊,福地潛通而叵度。
陰有楠溪,其陽際海。
斡地軸之磐踞,望天涯之斯在。
崖有千里之石,壑有萬年之松。
金雀幺而不大,金猿線而多茸。
樂官群處而和聲,山羊歷險而純素。
若夫王孫麖麂、鷹鹯鳥鵲,眾獸常禽之類,他山既多有之,茲故不詳其名數(shù)。
《記》:「有禽黃色而差小者,謂之金雀;
禽有群鳴而聲相抑揚者,謂之山樂官。
有獸如鹿大,健而能歷險,謂之山羊;
白者如雪,猿有毛如狨,謂之金線。
此鳥獸之異者也」。
山之狀也,崇倚天青,峻連霄碧。
凌霞杰出于疏云,疊嶂牽聯(lián)于紫極。
工如大巧,特若小高。
三巨相形而岞崿,獨秀孤立而?嶆。
瑞星明而治世皆見,霹靂轟而聵者不聞。
常云舒而莫卷,白雨霽而猶雰。
牛女從橋而星河可度,雷、張望氣而龍泉可得。
璧月懸空而夜夜長滿,朝陽薄暮而光明烜赫。
貫香珠之落落,起祥云之圛圛。
玉峰高并于兩巒,利孔開通于雙穴。
積翠合于拾羽之眾,紫微居而眾星拱列。
觀架海之騰波浩浩,望平霞之火炎烈烈。
倚天、碧霄、凌霞、疏云、紫極、大巧、小高、三巨、獨秀、常云、香珠、祥云、起云、兩巒、雙巒、雙峰、雙穴、積翠、合翠、架海,皆峰名。
連霄、疊疊、朝陽、平霞,皆嶂名。
翠微、紫微,皆山名。
瑞星、霹靂、白雨、騰波、火炎,皆巖名。
騰波亦曰藤布,火炎亦曰火焰。
千里、龍泉,皆石名。
星河,橋名。
萬年,松名。
碧月,庵名,凡名號皆據(jù)《記》及謝升俊《山圖》、洪蕆《新圖》并賦,兼聞見云。
苞有菡萏,菌有靈芝。
立筍圓而削玉,丹桂茂而欒枝。
蓮花芬坼而木末可采,圓蘿糾結(jié)而鱗比相差。
菡萏、靈芝、立筍、削玉、丹桂、蓮花、圓蘿,皆峰名,亦有石名圓蘿者。
其于人也,總者如角,直者如指,圓者如臍,礪者如齒。
佛掌高而頂可摩,神跡巨而武可履。
詣方丈而問維摩之居士,行妙高而見香嚴之童子。
龕巧合于佛影,得有同于僧寶。
五通變化之有靈,三清逍遙而適道。
天王朝祭而明堂斯在,西真翔集而瓊臺莫訪。
對人道術(shù)之相忘,招賢仁義之為尚。
尋朝賢之舊隱,得侍郎之安居。
觀音行而隨形示現(xiàn),羅漢游而飛錫騰虛。
三杰際風云之會,七賢從竹林之下。
五老來兮書籍校,千里會兮德星聚。
朝天義重于尊君,抱兒愛均于慈母。
爾乃展旗障日,立戟排云。
關弓飲羽,長劍擬天;
射垛遠而破的,馬鞍跨而絕塵。
文筆擅場于文會,戴仁踐履于安仁。
寶印得之而如斗,金鼎負之而調(diào)羹。
鼓橐籥而布化,鳴鐘子而振聲。
碑磨崖而沒字,鏡無心而鑒形。
乃有琢雙玉,獻連珠,咀文英,讀靈書,對棋枰,舉覆盂,振藥杵,火茶爐。
盍簪加導于仙冠,折角尚賢于巾子。
藏珠媚而淵水不涸,爐藥就而羽人不死。
行道周遭于石佛,棲真高蹈于迎云。
空洞虛而無物,云霧合而神仙。
總角、礪齒、佛掌、香嚴、雙童、童子、五靈、三清、逍遙、天王、瓊臺、西真、對人、招賢、朝賢、七賢、朝天、抱兒、展旗、立戟、長劍、射垛、文筆、卓筆、戴仁、寶印、石印、金鼎、鐘子、石碑、琢玉、獻珠、連珠、覆盂、藥杵、石杵、茶爐、寶簪、冠簪、仙冠、寶冠、天冠、巾子、藥爐、石佛、迎云,皆峰名。
礪齒亦曰蠣齒,對人亦曰雙人,戴仁亦曰對人,天王亦曰神王。
又有影曰神王影。
排云,嶂名。
侍郎、羅漢、千圣、文會、橐籥、文英、讀書、羽人、空洞、覆鐘,皆巖名。
石指、石臍、石龕、石明堂、石觀音、石羅漢、石印、石碑、石鏡、石棋盤、居士、僧寶、三杰、飲羽、安仁、行道,皆石名。
羅漢、五通、五靈、云霧,皆洞名。
仙人、羅漢,皆壇名。
維摩,室名。
又羅漢,閣名;
石碑,崖名;
藏珠,谷名;
五老,臺名;
馬鞍,嶺名。
神跡,巨人跡也。
佛影石,蓋龕石有影類佛云。
郛有石城,度有石梁,入有天門,窺有天窗。
有堂有室,有斛有倉,旌有石表,蓋有版藏。
門樓高屹以超云,峣闕對峙以迎陽。
澡身莫便于浴室,修道何樂于禪床。
考室而柱金矗立,蔽風而翠屏是陳。
版障駢而可隱,行廊修而可循。
石門、石表、版藏、石屏、迎陽、版障、超云,皆峰名。
紫翠、屏翠、微屏,皆山名。
石城、東石梁、西石梁、石天窗、石室、石斛、石倉、石門、大石門、小石門、石門樓、石禪床、石屏、石屏風、大石屏、小石屏、石行廊,皆石名。
柱金,巖名。
東峣闕、西峣闕,闕名,亦曰堯窟。
浴室,室名。
天門,庵名。
像有師子、鹿影、靈龜、鯽魚。
三燕頡頏而穿幕,戲龍驤攫而含珠。
飛群鳳之徘徊,戲雙師之矍鑠。
猴不可以加冠,魚有時而登陸。
羚羊掛角以棲止,回鸞騫翥以翱翔。
犬以警而司門,貓以游而在堂。
龍倦游而或臥,虎已??而更伏。
御火共施于鴟尾,照水孰然于犀角。
師子、鹿影、靈龜、石龜、伏龜、龜子、鯽魚、三燕、石燕、含珠、回鸞、雙鸞、石犬、貓兒、臥龍、龍游、虎??、石虎、伏虎、犀角、石犀、靈犀,皆峰名。
又群鳳、臥龍、戲龍、龍游,皆山名。
飛鳳、鳳皇、小鳳皇,皆巖名。
石獼猴、石魚、鴟尾、伏虎、虎??,皆石名。
羚羊,洞名。
戲師子,雙石對峙如猊也。
天柱之峰,上凌空碧。
其旁無附,其趾無蹠。
削貞珉而介出,崇高切于青云。
圓度于規(guī),直中于罠。
望之者目極,倚之者驚神。
疑共工氏之不作,不周未觸而今存。
此峰巒之峉立者,馀蓋不得而縷陳。
彼有同名而不相似者,于彼吾又何言!
天柱峰有二,大天柱、小天柱也。
其水則二龍之湫,東瀑、西瀑,合掌、摩訶,劍鋒、乳酪。
水簾眩日以舒耀,新月弓彎而出谷。
清涼之滴滴無已,照膽之澄泓可矚。
彼潭之泳者湖鰻,或澗而流之斤竹。
決而下也,銀河瀉而垂練;
委而去也,錦文鮮而漬淥。
觸潛虬而聲韻鸞和,漱堆埼而皴如皺玉。
委蛇而動,行乎巖石之間者,何容窮盡,又豈祇清溪之幾曲也。
大龍湫、小龍湫、東瀑布、西瀑布,皆水名。
合掌、摩訶、劍鋒、甘乳、清涼、滴滴,皆泉名。
水簾、新月,皆谷名。
照膽,溪名。
湖鰻,洞名。
斤竹,澗名。
泉流之冠,大者龍湫。
崖奔如仆,氣凜如秋。
界青山而澎湃,吸蕩水之宗流。
上擬青空,下臨無地。
霏溦雨霧之飄散,晃朗白虹之下墜。
乍垂云而零露,恍山崩而川至。
雖淮流破荊山之堰,曾不足以言其髣髴。
眾水之淵,發(fā)源雁蕩。
厲巍巒之駿極,浸山椒之脩廣。
箴竹叢生以蒙翳,娑羅挺干以駢羅。
征鴻攸聚,牡蠣生之。
浮鐵船之蕩漾,沈古鐘之逸響。
《記》:「鴻雁以時而集,故以名。
上多娑羅樹、大箴竹」。
旦:休焦。所許前詞。
侍枕之私。敢惜微眇。
生:既如此。卻又推三阻四怎么。
旦:怕仁人累德。娶而不告。
朋友相嘲。生:娘子。
你曉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么。
旦:瓜田不納履怎么說。生:假如人家一園瓜正熟。
有人打從瓜園中經(jīng)過。曲腰納其履。
隔遠人望見。只說偷其瓜。
旦:李下不整冠怎么說生:假如人家一園李子正熟。有人打從他李樹下過。欲待伸手整其冠。人見只說盜其李。。從教整冠李下。
此嫌疑實亦難逃。旦:秀才。
你送我到行朝。與爹爹說知。
教個媒人說合成親。卻不全了奴家的節(jié)操生怒擊卓科:你前日在虎頭寨上。若沒有蔣世隆呵。。
亂亂軍中遭驅(qū)被虜。怎全節(jié)操。
四十年前從事勞,老來萬首放詩豪。
這回種樹心全了,若個山僧眼總高。
尖送定山居寺近,音來南海與神交。
白蓮不結(jié)揚州祖,賓主依然是遠陶。
贈五宜翁 明 · 胡居仁
七言絕句
富貴真為身外物,此心一動便成非。
五宜卻被公全了,我愿公今事事宜。
天安館偶書(甲戌)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五言律詩
宿痾經(jīng)夏重,新感到秋多。
階雨鳴梧葉,池風擺藕花。
本非賢傅說,今已老廉頗。
報國心全了,中宵只憶家。
偶然作 其二 明末清初 · 錢澄之
五言律詩
去歲灰堆里,無端忽破疑。
即今心不死,深悔戒宜持。
痛處偏知護,安焉詎肯離。
此中全了了,只是自相欺。
永嘉千里山所充,謝客得者皆其庸。
名村以花山以鳥,中有矩諾羅尊者之靈宮。
唐僧貫休詩,著語能清空。
雁宕經(jīng)行云漠漠,龍湫燕坐雨濛濛。
山僧全了此棲錫,幾輩游屐穿云封。
吾師露冕來,絕壑開天容。
即句寫奇境,別有真宰酬鴻蒙。
飛瀧濺瀑且帖息,黑蜧欲舞紅虬聾。
憶昔繡衣直指東甌東,扶桑一枝初掛朝陽紅。
萑苻已銷蟻蜮藪,觀鵝未靜黿鼉宮。
戈船下瀨亟命將,斲碇剡楫旁鳩工。
罄壑掄材嘯魈客,然燈照作催豐霳。
又況赭衣藉亭讞,鋃鐺滿獄多耕農(nóng)。
吾師此時事旁午,不遑睱食遑從容。
為雷為電為云雨,淵默斡運資神功。
陽開陰閟爚光彩,百流鹿鹿公猶龍。
自此旂常紀駿鴻,百閩駱越資帡幪。
友風子雨暢呼吸,卷舒自在青天中。
即今歸去東山臥,擁袖凝香真燕坐。
自古神龍見尾難,收斂玄工固無我。
芝泥玉柙存鱗而,潤物津枯歸咳唾。
胸次能包佛海竟,眼前不見靈湫大。
道遙廣莫壽莫量,溶漾沖虛物無挫。
宿正農(nóng)祥會見求,巖霖更為蒼生賀。
江子喜作詩,李子辱問之。
有問無不答,率爾陳其詞。
詞曰詩者情而已,情不足者乃說理。
理又不足徵典故,雖得佳篇非正體。
一切文字皆貴真,真情作詩感得人。
后人有情亦被感,我情那不傳千春。
君詩恐是情不深,真氣隔塞勞苦吟。
何如學我作淺語,一使老嫗皆知音。
讀上句時下句曉,讀到全篇全了了。
卻仍百讀不生厭,使人難學方見寶。
此種詩以人合天,天機到得寫一篇。
寫時卻憶學時苦,寒窗燈火二十年。
二十年學一日悟,乃得真境忘蹄筌。
江子說詩未云足,李子掉頭不心服。
曰君之詩欠官樣,只是山歌與村曲,讓君獨吟在空谷。
別永了法師 當代 · 張伯元
五言絕句
掛寺已三天,安生似百年。
禪房揖別后,流水到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