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啟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6 首
虞山懷古 南宋末 · 顧細(xì)二
七言律詩
踏遍青山千萬重,藤蘿落落掛長松。
昭明臺下寒煙覆,虞仲丘邊碧蘚封。
丹井鑿時飛去鴿,澗泉流處破潛龍。
古今多少興亡恨,都在聲聲晚寺鐘。
注:昭明臺:指昭明太子讀書臺。志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曾來常熟讀書,后人筑此臺紀(jì)念。臺在虞山東麓。  虞仲丘:指仲雍墓。虞仲又稱仲雍,商末周族領(lǐng)袖古公亶父次子,太伯之弟。得知其父欲傳位幼子季歷再立季歷子昌(即后之周文王),主動避位,與兄太伯南奔至今無錫、常熟一帶,斷發(fā)紋身,人民歸附,建勾吳國。太伯卒后仲雍繼位。仲雍卒,葬常熟烏目山東麓,山因此改名為虞山。  丹井:在虞山東南麓致道觀內(nèi),為南朝梁天監(jiān)時道士張道裕煉丹所開。傳說宋淳熙中,道士李則正浚井時得石函一具,內(nèi)藏二丹,李啟函,丹化二鴿飛入尚湖?! 救褐概d福寺前的破龍澗。傳此澗為黑白兩龍相斗裂山所致。
① 時誡以司饔參奉來管葦魚獵
夏五月之望(景賢),同游楊子洲(仁父)
煙波迷極浦(安仲),錦島送孤舟(景賢)。
邂逅逢青眼(安仲),浮沈任白鷗(慎伯)
潮來知海近(和甫),云捲覺山稠(安仲)
津闊人爭渡(汝霖),巖奇鳥競投(景賢)。
回船尋古跡(和甫),進(jìn)酒瀉閒愁(安仲)。
鳧舄斯何晚(和甫),鴉檣為更留(安仲)
團(tuán)欒無限意(彥悟),進(jìn)退有馀憂。
峻極瞻三角(安仲),才豪讓一頭。
日斜帆影遠(yuǎn),歲晏鬢毛秋(景賢)。
秀色仙游岳(汝郁),清光望月樓(汝霖)。
人歸沙渚外(和甫),天盡海門陬(安仲)。
漁店荊籬接(景賢),匏樽竹葉浮(安仲)。
綠波搖碧岫(汝霖),紅頰醉丹丘(仁父)。
且喜忘年好(景賢),何妨盡日游。
明朝牽世務(wù),陳跡夢悠悠(安仲)
箕城城外浿江流,江上迢迢浮碧樓。
千載仁賢遺化地,三韓佳麗擅名州。
風(fēng)光不改吟邊勝,民物猶含亂后愁。
君去要應(yīng)敷惠澤,且從方伯贊良籌。
黃昏立馬望歸舟,初月如眉已上洲。
無限離愁將逝水,一時西向海門流。
春風(fēng)獨上木蘭舟,來泊江南芳草洲。
搖蕩離魂尋不得,落花隨浪正西流。
一瞬飛過十八盤,南天門接玉皇觀。
吾身忽在云濤里,腳下茫茫是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