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沖之

共 9 首
憫國賦 南梁 · 沈約
余生平之無立,徒跡弛以自閑。
處圍城之?,得無用于行間。
對僚友而不怡,咸悄顏而相顧。
畏高沖之比擬,壯激矢之南度。
駭潛師之夜過,驚躍馬之晨呼。
矛森森而密豎,旗落落而疏布。
時難紛其未已,歲功迫其將徂。
素蟣于玄胄,垂葆發(fā)于縵胡(《藝文類聚》五十九)。
山有極天崇崒。冠偫岳而首出。
下壓溟渤之埼岸。平視扶桑之初日。
天光海上。瞳瞳而曉色已分。
人代夢中。促促而寒更未畢。
客有愛此早景。登茲崇山。
候東方之昏黑。據(jù)中頂之孱顏。
俄而陽開陰閉。翕赩回還。
曳晨光于莽蒼之外。走狂電于溟濛之間。
高燄忽興。瀾汗而洪濤血赤。
半規(guī)猶隱。洪彤而青帝朱殷。
及其旋轉(zhuǎn)將升。睢盱萬狀。
散五彩而錦章已出。照三山而鼎足相向。
杲杲茲始。規(guī)規(guī)滿望。
火輪上碾。燒碧落之氛埃。
金汁下融。躍洪爐之波浪。
觀夫巨浸無際。踆烏上搏。
萬象昭著。二儀霍寬。
驚魚龍之蟄。銷昧谷之寒。
散入圃畦。想葵藿之俱靡。
稍分林嶺。見木石之同壇。
獨(dú)立嵯峨。曠瞻晷度。
躔次一道。暉華四布。
赫曦而六合貞明。吞納而百川奔赴。
不假浚沖之目。盡見元虛之賦。
赫奕昭宣。層巖之巔。
赤玉之盤燭地。黃金之鏡帖天。
海若奪魄。羲和振鞭。
濕光而長波初沃。暖氣而孤峰最先。
美潤呈祥。重光賦彩。
帶環(huán)抱之珥。照不波之海。
陰火之微茫已沉。土圭之盈縮屢改。
則知大明之麗天兮。可捧而升。
高山之橫空兮。作鎮(zhèn)不崩。
儻躋攀之有路。愿觀光而一登。
路入商山。
中橫武關(guān)。
呀重門之固護(hù)。
屹峭壁以孱顏。
昔在危時。
屯千夫而莫守。
今當(dāng)圣日。
(一作置)一卒以長閒。
觀乎地勢爭雄。
山形互對。
西連蜀漢之險。
北接崤函之塞。
鎖百二都。
綿幾千代(一作載)。
世亂則阨限區(qū)宇。
時清乃通同(一作流)外內(nèi)。
(一作當(dāng))其六國連謀。
關(guān)防日修。
則斯地也。
云屯貔虎。
雪耀戈矛(一誤干戈)。
張儀出以行詐。
懷王入而竟留。
縱下客之雞鳴。
將開莫可。
任公孫之馬白。
欲度無由。
洎夫(一作及乎)塵起九州。
波搖四海。
秦鹿失而襟帶難保。
漢龍興而山河詎(一作遽)改。
豈料御沖之所。
此日全憑。
未知擊柝之徒。
當(dāng)時安在。
所謂以兵而備之(一作者)。
莫之能守。
以道而居者。
無得而踰。
千里之金城湯池。
終為漢有。
二世之土崩魚爛。
自是秦?zé)o。
今則要害何虞。
隆平已久。
雖設(shè)險而如在(一云雖設(shè)險以猶在)
顧戒嚴(yán)而則不。
蕭條故(一作古)壘。
豈臧文之廢來。
歷漠(一作寂寞)空扉。
似楊仆之移后。
斯蓋(一作蓋以)文修武偃。
國泰時雍。
浚四溟而作塹。
廓八極以為墉。
遂使鼙鼓無喧。
一水之秋(一作寒)聲決決。
旌旗常卷。
千巖之暮色重重。
嗟夫(一作乎)。
昔謂洪樞。
今成隙地。
信無外以斯見。
實善閉之猶在(一云實善閒之攸至)。
儒有經(jīng)其所。
感其事。
乃曰。
今朝西去。
(一作豈)無隨老氏之人。
他日東來(一作還)
誰是識終童之吏。
柴椽百枝蔭方塘,高梧老柳著兩行。
輕煙曳組適寒碧,芙蕖釀出秋風(fēng)香。
宿酲縈胸殊未快,沖之欲引天潢派。
戲投小餌向深淵,錦鱗忽見空中掛。
篘清鲙雪更作豪,坐客狼狽已半逃。
嗚嗚叢歌猶未徹,兀睡聽作蜩蟬號。
⑴ 原作醒,據(jù)四庫本改
云卷綠玉函,東皇閟丹經(jīng)。
泠風(fēng)時一展,葉葉開天青。
下有旸谷波,上激天籟鳴。
披函玩膏液,神龍躍其清。
飛火鍊金鼎,還泉漱瑤英。
云臥蔭綠發(fā),清心仰天行。
芳緘不動色,卷奉茲山靈。
但恐緱嶺鶴,沖之上紫京。
嗚呼皇天不可測,一冬無雪春無雨。
黃霾翻風(fēng)白日動,前飛禿鹙后飛鴇。
堂堂古路長蒺藜,萬家之城走豺虎。
百姓誅求杼軸空,兒號女啼守環(huán)堵。
饑寒盡化為盜賊,可惜良民作囚虜。
腰弓帶箭百成群,少年馳馬仰射云。
蒼山日落行旅稀,醉唱胡歌各自歸。
山東趙實已授首,南陽回賊同豬狗。
諸君但欲樹功業(yè),玉石俱焚理或有。
近者內(nèi)丘大寧河,橫賊八騎持干戈。
裕州知州與賊戰(zhàn),康也扶柩沖之過。
資糧蕩盡僅身免,月暗天昏路途遠(yuǎn)。
吉人作善番轗軻,痛哭寒城白云返。
頃聞留滯在襄國,百口仰給縣官食。
吾兄匹馬走問之,半月更復(fù)無消息。
夜立中庭北極高,晝看河朔風(fēng)沙黑。
汝寧以南土尤赤,空城二月生荊棘。
?米可以換嬌女,牛馬餓死枯蒿側(cè)。
比來官吏守空印,拖男抱女盡向北。
即防此輩更充斥,恐汝后歸歸不得。
不佞欽。弱冠通籍。從諸大夫后。靡不瞯其持行。而乃若觀察姜公則蓋希覯焉。朋亮而疏達(dá)。剛介而直方。潔清而不污。溫良而有守。惜其無年。而不克究其用爾。公卒之二十年。而公之胤碩期氏以文學(xué)進(jìn)。為司諫院大司諫。以沙溪金公長生所為狀。屬欽銘于神道。噫。其不可傳者。雖與逝者俱往。其可傳者。亦足以不朽公。謹(jǐn)按沙溪之狀曰。公諱燦。字德輝。系出衿川。羅世有曰馀清。公遠(yuǎn)祖也。至麗而有諱弓珍。事太祖為壁上功臣。有諱邯贊。事顯宗著勛烈。為門下侍中。謚仁憲。自此簪組相繼。至我朝有諱揚(yáng)。檢校漢城尹。寔公六代祖也。高祖曰曦。吏曹正郎。曾祖曰叔突。燕山朝以司諫。言事被謫。中廟反正。歷官判校。以清白升秩。祖曰賚。昭格署參奉。贈左承旨??荚晃c。三登縣令。贈吏曹判書。二世推恩。以公貴也。判書公初娶竹山安氏。典簽從腆之女。早卒無后。后娶安東權(quán)氏。判官諿之女。嘉靖丁巳生公。自稚幼。已見頭角。少長摛經(jīng)辨志。學(xué)于金參判繼輝。為文詞捷敏。往往驚人。壬午中司馬兩試。癸未登謁圣科。以假注書出入經(jīng)幄。宣廟見其端雅。至詢其居止。選補(bǔ)承文院權(quán)知正字。甲申。入史局為檢閱。俗好奢麗。僚寀新進(jìn)。多袨飾章服。公獨(dú)不然?;蜃I其太樸。未幾宣廟令所司察治從臣服色踰制者。公獨(dú)免焉。人始嘆服。乙酉。轉(zhuǎn)承政院注書。宣廟嘗于筵席。譚及陳白沙學(xué)術(shù)。稱引詩文累千言。公于陳氏書。未曾寓目。而耳聞手記。無一遺者。宣廟疾受針。大臣諸官入侍者。皆俛伏如常儀。而公坐而不伏。及退人問之。公曰。君父受針。何可一委醫(yī)手。而入侍之臣不加諦視乎。丙戌。公當(dāng)例升。而限于資格。除典牲署主簿。宣廟訝其處以散署。至使人問其故。公遞注書既久。宣廟思其才。嘗曰。能任注書。予于姜某見之。他人皆不逮也。丁亥。拜司憲府監(jiān)察。丁內(nèi)憂。制除。拜戶曹佐郎。騎省欲薦公為郎。為一郎官所忌。出公為慶尚道都事。以事遞。還拜戶曹。俄拜司諫院正言。庚寅。遞授司果。宗廟有賊變。朝議選擇長官。以公令其署兼知制教。拜禮曹正郎司憲府持平。鄭汝立謀反伏誅。株連薦紳。議政鄭彥信被遞將栲訊。公曰。刑不上大夫。彥信相臣也。雖有罪。不宜訊問。南彥經(jīng)坐詩語謬妄。事且不測。公曰。議罪當(dāng)原其情。祗論削官。拜吏曹佐郎。辛卯。拜成均館典籍直講。禮曹正郎。先是宣廟欲鞫湖南上疏儒。公在憲府爭之。坐此罷。時相俑蜚語嫁禍。士流竄斥殆盡。公亦左遷端川郡守。竱心吏職。兼事講武。聚邑人懸賞勸射。一郡風(fēng)動。明年倭寇陷京城。大駕西狩。王子避兵行過端郡。恚其館待疏略。召公責(zé)之。公正色曰。君父蒙塵。臣子當(dāng)飲泣茇舍。不敢以豐侈為也。王子慚悔。執(zhí)公手曰。未見為國竭忠如公者也。公自聞變。出處于外。涕泣誓眾。移檄討賊。會亂民脅執(zhí)王子大臣與賊。北路列邑盡為賊藪。獨(dú)端人無叛志。公文弱。不閑跨馬。而臨戰(zhàn)輒以身先。為士卒倡。人皆致死。以寡敵眾。屢戰(zhàn)屢勝。賊不敢逼曰。端兵可畏。鳩募死士。間行奔問行在。且獻(xiàn)賊馘。人方之顏真卿。戰(zhàn)勝論功。悉歸之將士。公無與馬。常恨兵少不能掃蕩。暨賊遁還。分軍要遮。斬獲甚多。賊退之后。勞來耕耘。親出入田間。餉以酒食。民皆感奮力作。至秋大穰。村黎樂業(yè)。朝廷聞而嘉之。擢宗簿寺正。轉(zhuǎn)太常正。兼蒞郡事。癸巳。加通政階。俄轉(zhuǎn)會寧府使。旋命仍舊。以公病也。甲午。拜江原道觀察使。未至。拜承政院同副承旨。以治郡第一。賜表里一襲。升至右承旨。時賊據(jù)南徼。完山為藩蔽。朝家擇尹難其人。上教備局曰。姜某親冒鋒鏑。討賊立功。智計出眾。勇必過人??僧?dāng)此任。群議克協(xié)。竟以疾不果拜。然其受上知如是。冬以判書公有疾。乞暇省覲。宣廟特賜藥物。慰諭遣之。拜黃海道觀察使。屬時多事。簿牒云委。公剸決精敏。事無?懘。有犯死罪者。變幻名字。冒投文狀。公一見得其情。吏民咸服。尋丁外憂。丙申。邊警益急。宣廟特命起公。連授海州牧使慶尚道觀察使,黃海道節(jié)度使,兵曹參議。丁酉春。又授咸鏡南道節(jié)度使。凡召命七下。公皆力辭。竟不能奪也。服闋。更拜黃海節(jié)度使。隨皇朝提督麻貴赴嶺南。秋。坤殿西幸。公扈行。供給無缺。群情胥悅。戊戌。率師復(fù)赴嶺南。還朝乞解。己亥。除海州牧使。蒞官僅旬日。免歸故里。民有去后思。庚子。拜兵曹參知參議僉知,中樞,左承旨。辛丑。吏曹參議。務(wù)恢公道。激濁揚(yáng)清。儕友欲引一人為銓郎。公不應(yīng)。其人后居言地。果誣陷成牛溪。極其齮齔。公恒鄙奇自獻(xiàn)為人。力排之。自獻(xiàn)秉政。中傷公無不至。公辭遞吏部。授左承旨。控免。壬寅。出牧呂州。見朝著不靖。不樂在職。棄官歸海西。寓居延安。疾卒。癸卯六月也。享年四十七。宣廟遣官致祭吊賻。八月壬寅。葬于衿川治南鵝房里震坐之原。先兆也。與夫人同塋。乙巳。論討賊功。追錄宣武從勛。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經(jīng)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xué)世子左副賓客。配曰金氏。光山望閥。僉知殷輝之女。左議政國光后也。先公一年生。萬歷甲戌。歸于公。懿順貞靜。能執(zhí)婦道。年二十九卒。坐二男一女。長遠(yuǎn)期早卒。次碩期。大諫公也。女適洗馬韓信及。側(cè)室女一人。適金伯生。遠(yuǎn)期娶進(jìn)士李湋女無后。碩期娶知中樞府事申湜女。生五男三女。男長文星生員。欽之婿也。次文明。次文斗。次文璧。次文井。女長適士人鄭斗齊。次冊為世子嬪。馀未笄。韓信及有子曰器遠(yuǎn)。夭。金伯生有四男三女。男長檗。次??。馀幼。公操履之堅貞。既出倫類。而尤篤于內(nèi)行。事父母友兄弟。施及宗戚。各極其道。伯兄痼疾積年。迎醫(yī)侍藥。昕夕省侍。不一日懈。甥女居貧。捐一力以庇之。皆人所難。而在公為馀事也。少從宋龜峰翼弼聞為己之方。栗谷,牛溪兩先生俱稱許之。及兩先生為世所擯。公亦連蹇而不肯刓方求合。飭身持論。一出于正。筮仕之初。再錄玉堂。而為時相所沮。嘗用薦除江界府使。上特授嘉善秩。嫉公者論寢之。公當(dāng)搶攘。矢心殉國。義形于色。家人臨急?;蚍A避地計。輒曰受國厚恩。一死職耳。自后不敢復(fù)言。立朝數(shù)十年。未有第舍。僦屋而居。坐臥不能備枕席。寒暑祗設(shè)片簟。如案牘筆研。隨其有無。人有求者。傾而與之。平生不問家產(chǎn)。往往甔石屢空。猶不屑曰。余幸玷簪紳。古今未聞有餓死朝官。公退燕居。正色端坐。毅然如不可犯。而時遇朋知。把酒歡笑。無一言及于俗物。虛心坦懷。愛才樂善。蓋出于天稟。朝廷將以清白舉公。而公聞之固止之云。天之報施善人。不于其身。必于其后。公之未食之報。其在大諫公乎。銘曰。
癯乎如不勝衣,而壁立之操何其犖犖。
孑然如不跨馬,而折沖之烈何其卓卓。
坎坎兮而竟不前,奚又不與之年。
而天之定,而后之慶。
欹器圖(己丑) 清 · 翁方綱
館中昔詠共錢七,謂我弗頌亦弗規(guī)。
今我規(guī)與頌孰是,上春上日習(xí)禮儀。
陳圖設(shè)俎詔弟子,儼廟翼翼堂徂基。
一賢一圣一守者,守者旁聽賢俯思。
器懸以簴注以水,虛能斟酌盈能持。
要取敬恭勸誡意,爰視正覆平頗時。
我聞周廟制久絕,永明年造傳沖之。
杜家巧思尚三改,誰為溯漢東京遺。
孝恭之圖出隋世,劉徽注更煩文詞。
上則五觚下圓銳,髹木創(chuàng)意夫誰師。
水彊水弱一偃仰,荀子揚(yáng)子說豈歧。
后來邇英制亦合,恐非漏刻銘能為。
淺深損益重輕際,其判千里差毫釐。
未易一二規(guī)與頌,且再三復(fù)循前墀。
蚤霧(丁亥) 清 · 翁方綱
夜來何處雨,寒與朝嵐抗。
濛濛澹白痕,吞吐不相讓。
日光動山尖,漸漸分疊嶂。
一痕壓忽平,低垂屢摩蕩。
少焉忽橫鋪,?漫非一狀。
絕壁空青斷,為云為水浪。
一道飛泉來,沖之失依傍。
不能及山腰,卻掛青松上。
花淞凍旋消,文豹晴待放。
南山氣佳哉,取路出空曠(「氣佳哉」句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