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統(tǒng)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共116,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東漢
  • 馮衍
  • 獨(dú)慷慨而遠(yuǎn)覽兮,非庸庸之所識。 顯志賦
  • 張衡
  • 親所睼而弗識兮,矧幽冥之可信? 思玄賦
晉初
  • 成公綏
  • 惟玄烏之令烏兮,性自然之有識,應(yīng)炎陽之純精兮,體乾剛之至色。 烏賦
西晉
  • 傅咸
  • 與喑瞽而同昧兮,近有面而不識。 鏡賦
  • 左九嬪
  • 既愚陋而寡識兮,謬忝藕廁于紫廬。 離思賦
  • 潘岳
  • 省微身兮孤弱,顧稚子兮未識。 寡婦賦
  • 張載
  • 嘉康狄之先識,亦應(yīng)天而順人。 酃酒賦
  • 陸機(jī)
  • 豈神明之所相,將我皇之先識? 桑賦
  • 陸云
  • 詠大椿之萬祀兮,同蟪蛄于未識。 歲暮賦
南朝宋
  • 謝靈運(yùn)
  • 體飛書之遠(yuǎn)情,悟犒師之通識。 撰征賦
南梁
  • 江淹
  • 輟陰陽于形有,傳變化于心識。 丹砂可學(xué)賦
  • 蕭子范
  • 引輕華之微珍,猶見嗟于有識。 傷往賦
  • 張纘
  • 雖挈瓶之小善,實君子之所識。 南征賦
北周
  • 庾信
  • 三春負(fù)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 小園賦
  • 冀羊祜之前識,期張衡之后身。 傷心賦
  • 釋慧命
  • 罄塵庸之小識,請興言于大方。 詳玄賦
  • 雖即事而易迷,亦至近而難識。 詳玄賦
  • 理寶藏于窮舍,匿明珠于蔽衣,抱一真而不識,縈萬惱以歔欷。 詳玄賦
西梁至隋
  • 煬蕭皇后
  • 何寵祿之逾分,撫胸襟而未識。 述志賦
唐初
  • 王績
  • 故能剪爪蒙識。 燕賦
  • 劉子玄
  • 彼草樹之無識。惟禽獸之不仁。 思慎賦
  • 鄭惟忠
  • 何茲物之無識。亦應(yīng)命以知機(jī)。 泥賦
  • 楊諫
  • 原夫代人莫識。 圭璋特達(dá)賦
  • 樊晦
  • 或在玉筐。馴主人而含識。 燕巢賦
  • 張何
  • 復(fù)何為乎惡紫。茍貍制之可識。 授衣賦
  • 敬括
  • 諒斤斧之未識。 豫章賦
  • 潘炎
  • 察以休徵。不假終軍之識。 李樹連理賦
  • 韋肇
  • 故楚王之未識。 金劍出匣賦
  • 盧士開
  • 火正是司。南方由之可識。 五色土賦
  • 王起
  • 竟獲伸于多識。 焦桐入聽賦
  • 張階
  • 觀圣人之備樂。知天子之深識。 審樂知政賦
  • 甘子布
  • 鑒無隱而不彰。狀雖空而可識。 光賦
  • 李君房
  • 固奇工之所就。豈常情之可識。 海人獻(xiàn)文錦賦
  • 林琨
  • 不因象而可識。豈克愛而為盛。 象賦
  • 李紳
  • 俾將繼聲者識乎有曲。審音者知我無渝。 善歌如貫珠賦
  • 韋執(zhí)誼
  • 儻長鳴之見識。庶吾道之將行。 市駿骨賦
  • 韋執(zhí)中
  • 實希代之莫識。 海人獻(xiàn)冰紈賦
  • 崔陟
  • 何斯禽之寡識。亦陰陽之載通。 鴻賦
  • 高揚(yáng)庭
  • 出天苑以稱奇。訪人寰而未識。 瑞麥賦
  • 孫秘
  • 聽之無聲。伊散木其何識。 散木賦
  • 宋言
  • 念當(dāng)時之親識。安問存亡。 鶴歸華表賦
  • 盧肇
  • 水無遠(yuǎn)而不識。地?zé)o大而不搜。 海潮賦
初唐
  • 劉允濟(jì)
  • 非測管以能喻。豈戴盆之可識。 天賦
盛唐
  • 李邕
  • 鄙宋緘之謬識。嘉禹鑿之神模。 石賦
  • 達(dá)奚珣
  • 劍非人而何識。人非劍而何相。 秦客相劍賦
中唐
共116,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