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統(tǒng)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共62,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戰(zhàn)國趙國
  • 荀卿
  • 臣愚而不識,請占之五泰。 蠶賦
西漢
  • 揚(yáng)雄
  • 若客所謂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nèi)也。 長楊賦
東漢
  • 馮衍
  • 美關(guān)雎之識微兮,憫王道之將崩; 顯志賦
  • 馬融
  • 況笛生乎大漢,而學(xué)者不識其可以裨助盛美,忽而不贊,悲夫! 長笛賦
  • 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長笛賦
  • 禰衡
  • 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jī)。 鸚鵡賦
孫吳至西晉
  • 周處
  • 扃覆亂而不惑,斫桑不足識其源。 圍棋賦
西晉
  • 陸機(jī)
  • 在殷憂而弗違,夫何云乎識道。 嘆逝賦
  • 茍達(dá)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 文賦
  • 摯虞
  • 蹈煙煴兮辭天衢,心闛??兮識故居。 思游賦
  • 樂自然兮識窮達(dá),澹無思兮心恒娛。 思游賦
南朝宋
  • 謝靈運(yùn)
  • 譬觀曲而識節(jié),似綴組以成章。 撰征賦
  • 鮑照
  • 撫身事而識苦,念親愛而知樂。 游思賦
南梁
  • 江淹
  • 有逸才,有妙賞,博學(xué)多聞,才明敏而識奇異。 傷友人賦
  • 任昉
  • 以膠投漆中,離婁豈能識? 答陸倕感知己賦
隋末唐初
初唐
  • 鄭惟忠
  • 推移兮莫識其始終。汎濫兮莫知其所至。 泥賦
  • 閻伯玙
  • 而不知不識。粲矣郊甸。 鹽池賦
  • 崔鎮(zhèn)
  • 勁質(zhì)冰摧。而杍人莫識。 尚書省梧桐賦
  • 獨(dú)孤及
  • 吾乃今日識偫動之變態(tài)兮。莞然倚長空而??之。 夢遠(yuǎn)游賦
  • 李子卿
  • 仰之者誰識須彌之高。心遂得于真正。 興唐寺圣容瑞光賦
  • 陳仲師
  • 此情留寧識于推移。 得魚忘筌賦
  • 蔣防
  • 殊向晦以宴息。類趨明而識機(jī)。 隙塵賦
  • 陳山甫
  • 峨峨兮稍辨云鬢。冉冉兮漸識綃裾。 漢武帝重見李夫人賦
  • 韓镃
  • 孰謂乎不識不知。 山呼萬歲賦
  • 田沈
  • 既臨表以識里。仍察陰而辨陽。 明賦
  • 盧肇
  • 此者皆海濤遇日之形。聞?wù)呖梢宰R其畔岸也。 海潮賦
中唐
  • 韋應(yīng)物
  • 美則美矣。而大王不識其短。 冰賦
  • 吳筠
  • 故不韋之識奇貨。 逸人賦
  • 呂溫
  • 分形既內(nèi)識規(guī)規(guī)。 管窺豹賦
  • 白行簡
  • 大合乎樂。孰為乎不識不知。 舞中成八卦賦
北宋
  • 范仲淹
  • 非達(dá)士之識矣,其愚人之意耶? 臨川羨魚賦
  • 晏殊
  • 吏牘遙觀,蓋彰乎敏識。 親賢進(jìn)封賦
  • 文彥博
  • 昔老氏以識炮道樞,心存義緯。 一生二賦
  • 范鎮(zhèn)
  • 鑿井者罔識帝力,仰盆者不知天蓋。 大報(bào)天賦
  • 劉敞
  • 物固有密不若疏,眾不若寡,與其顯于常士,孰若稱于識者? 貴知我者希賦
  • 蘇頌
  • 其卷末題識,止云貞觀四年,為燕國公書,而無書人姓氏。 題枯樹賦
  • 蘇軾
  • 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于亭皋。 中山松醪賦
  • 或頑而不識,或冤而未伸。 三法求民情賦
  • 黃庭堅(jiān)
  • 龍眠有隱君子見之,曰:商宇宙者朝徹于一指,計(jì)楮中者心醉于九九,言其不同識也。 蘇李畫枯木道士賦
  • 秦觀
  • 其游也,其居也,無所適而非道者,世奚足以識之哉? 寄老庵賦
  • 翟汝文
  • 然士無賢不肖皆曰東坡之門人,唯某未之識。 東坡遠(yuǎn)游賦
  • 曹勛
  • 奏曰:臣自北歸,仰荷天慈識擢,置在左右,惟期竭盡心力,不愛發(fā)膚,以答知遇。 迎鑾賦
  • 晁公溯
  • 而所謂屈原之居,則無復(fù)可識。 屈原宅賦
南宋
  • 薛季宣
  • 自慶未始識也,若豈天降而人為哉! 靈芝賦
  • 毋為是鳶識而鷹章,近取輕于烏鵲! 鳶賦
  • 陳章
  • 漠漠而淪精詎滅,昭昭而默識猶疑。 斗牛間有紫氣賦
宋末元初
  • 王柏
  • 士生斯世兮,莫先乎器識。 寶婺新樓賦
  • 劉黻
  • 繄蒼靈之秉權(quán)兮,庸付我以識知。 遂志賦
共62,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